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萨缪尔·贝克特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同时,作为第一位重要的后现代小说家,他在作品中高举消解传统形式和主体意识的大旗,突出对人性的关切,为世界文坛做出了巨大贡献。《瓦特》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在他的个人经历和文学创作上都是处于一个转折时期,因此对于梳理贝克特小说的发展以及其文学理念的确立,研究《瓦特》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立足于挖掘文本叙述结构和主题思想的不确定性,关注作者对写作内容与形式的探索及通过意识和语言的解构来实现主体消解的努力,体现其写作的后现代性走向。文本中的叙述结构呈破裂的环形结构,处于不断的自我重复和否定当中;叙述的声音断断续续,彼此交织;叙述话语充斥着多重不确定性因素,极大地考验和挑战着人类语言和知识的真实。与此相呼应,人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地经历着身体与精神的分离,最终陷入潜意识的漩涡之中,无法分辨事实与想像,外部世界与精神世界。主体身份的模糊不清与人际身份认同的失败造成了个人认知系统的紊乱和语言表征作用的消逝,从而使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消解。贝克特遵循着“形式即是内容,内容即是形式”的创作原则,为此他尝试一切可能的形式,甚至对形式本身也进行不断的解构。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想和理性推理手段被加以极端的利用,推动《瓦特》走向不确定性。随着理性作为知识的根基的消解,贝克特认为混乱是一切事物得以存在的载体,而无能或虚无则成了世界的本质,这也是艺术家所追寻的。后现代话语或后现代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这一传统,力求体现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同前期作品不同的是,在《瓦特》中外部世界的关联被逐步切断,转而聚焦个人意识的探索;语言的能指链处于动荡的状态,语言的表征能力和区分能力被极大地削弱,因而话语所传达的是一种“无法表述性”或是一种“沉默”。在这个充斥着不确定性和虚伪的世界中,个人的自我探索注定是一次失败之旅。事物存在的无意义以及不可企及性一次次挫败了人类的努力,即便如此,人类还是踏上了等待与奋斗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