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在马丁(Martin,2000;Martin arid Rose2003;Martin and White2005)的评价理论框架下,以《红楼梦》中的诗歌《葬花吟》及其相应的六个英文文本为语料,对比分析了评价意义在原文和译文中是如何实现的。 论文首先回顾了前人对评价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并发现此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英文文本的分析,而对于汉语文本,尤其是汉语诗歌进行研究的很少。然后简要地介绍了评价理论。评价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态度(Attitude)、等级(Graduation)和介入(Engagement)。态度指说话人以个人情感或社会价值体系为依据所表达的对人或事的评价;等级体现的话语的语气是强还是弱,语言是模糊还是鲜明;介入描述说话人以何种方式表达个人与他人和事物的关系,从而表现他在话语中的投入程度。 利用评价理论对《葬花吟》及其六个英译文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是本文的重点。《葬花吟》的英译文本分别来自杨宪益、戴乃迭(Yan Xianyi& GladysYang):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许渊冲;赫·本克拉夫特·乔利(H.Bencraft Joly);亨利·贾尔斯(Henry Giles)。笔者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从词汇层对所选语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向目的语的转化过程中,原文中的评价类型、评价资源的使用频率都会发生某些变化,变化的幅度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评价意义的实现,这就使得原文文本中的评价意义在译文文本中不可能全部得以表达。文章在第五章分析了此种现象的原因。 本研究意义主要有:第一,运用评价理论对《葬花吟》及其六种常见的英译文本进行分析,揭示了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在评价意义表达上的异同,从而为翻译作品的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丰富了评价理论在翻译研究方面的探索,印证了评价理论强大的解释力。第二,本次研究中对今后古诗词英译的评价分析以及英诗汉译的类似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第三,本文运用了认知语言学的知识,在解释原文和译文在评价意义的表达不对等方面,进而为译文的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