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化学作为一门从分子与原子的水平上去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要求学习者一方面要从微观角度去探寻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另一方面还要从宏观角度去阐释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此外,化学学科中特有的语言——化学符号,起着从微观层次上简单明了地解释宏观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作用。因此,学习者分别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对物质进行表征,并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种表征方式的有机联系,即三重表征是化学学科不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作为一门从分子与原子的水平上去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要求学习者一方面要从微观角度去探寻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另一方面还要从宏观角度去阐释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此外,化学学科中特有的语言——化学符号,起着从微观层次上简单明了地解释宏观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作用。因此,学习者分别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对物质进行表征,并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种表征方式的有机联系,即三重表征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最经典的思维方式,三重表征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使学生具备良好化学学科素养的关键。随着凉山彝族自治地区双语教育的逐步推行,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熟练自如地掌握彝、汉两种语言,而研究者们认为双语经验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形成更灵活的转换机制,由此在言语及非言语认知领域表现出一定的认知优势,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为了探究凉山地区不同双语经验初中生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现状及差异,测查语言变量对学生三重表征能力的影响情况,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凉山地区民族中学共计180名平衡彝-汉双语学生、非平衡彝-汉双语学生和汉语单语学生的三重表征能力进行了测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对比、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凉山地区初中生三重表征能力整体上还处于习得水平。他们已基本具备了单重表征的能力,但在多重表征转换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此外,在单重表征中,他们宏观表征能力最好,符号表征能力次之,微观表征能力最差;在双重表征中,他们宏观-符号表征转换能力最好,宏观-微观表征转换能力次之,微观-符号表征转换能力最差。(2)平衡彝-汉双语组学生三重表征能力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学生。非平衡彝-汉双语组学生与汉语单语组学生在各项表征能力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平衡彝-汉双语组学生却分别与他们在微观表征、宏观-微观表征转换、微观-符号表征转换与宏观-微观-符号表征转换四种表征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平衡彝-汉双语组学生与其余两组学生在解决简单的三重表征问题上差异不明显,但在解决抽象程度较高、难度较大的三重表征问题上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他们在解决三重表征问题时思维比其余两组学生更灵活、深刻。(3)平衡彝-汉双语学生的三重表征能力不存在性别差异。平衡彝-汉双语男生和平衡彝-汉双语女生在三重表征能力的各表征维度与表征类型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换言之,平衡彝-汉双语学生的三重表征能力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4)最后,根据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并结合凉山地区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凉山地区化学三重表征教育教学工作及双语教育模式均提出了建设性改进意见,希冀本研究提出的相关建议,能对凉山地区整体的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对本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为后续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其他文献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教学活动必须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基于此,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产生并不断发展。高中化学学科作为高中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也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化学课堂上,有助于革新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还可以促使学生不断的发展自我优势,提高同学们在化学学习过
根据新课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我国的国情,建立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中物理课程体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各地各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模式刻不容缓。笔者任教学校在“高中新课
2019年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已经正式启动。随着新高考的实施,新版教材也已应运而生。高考模式和教材的改变,势必会使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强调化学课程应注重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活”一词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教育教学与生活已经密不可分,因此研究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并具体实施到课堂中,提高教学的效果,仍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有关生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了高考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在现有的高中学习阶段,每一门科目都有其独特的思维逻辑及语言符号。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有专门的化学符号系统;学科概念、学科理论和学科事实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都是用这种规范的化学符号系统来呈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具有科学探究精神、创新能力,拥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中学化学教学方式依然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化学方式以“记背”为主,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较低。所以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率,是当前化学教师应重点研究的课题。问题驱动式教学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化学
问题化教学是基于课堂本身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可通过不断对学生提问的方式来推动教学整体进度的发展。问题化教学本身能给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足。问题化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对课堂的把握程度更深,能够及时了解教学的发展进度,并在此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问,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习惯。
知识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前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机械识记的学习方式早已不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早已不再是学者们的“自留地”,根据需求人人皆可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创造者,传统学习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以及信息时代的新要求都越来越呼唤新的学习形式。积极主动获取、组织知识,能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并灵活迁移是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们所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而从国内外相关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验结果不难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实际教学的重要性逐步凸显。项目式学习模式是基于现代建构学习理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融合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它强调以人为本,以项目为中心。在中小学教育中适当运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应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日趋不受重视,例
数字化实验诞生于互联网时代,它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一种技术手段,正在走入广大研究者的视野。科技进步为教育创新搭建起了稳固的支架,数字化实验才有了进入课堂,使课堂熠熠生辉的机会。本研究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观察、实验考察和访谈等方法对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研究。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数字化实验技术在实验创新和课堂应用方面得到补充。本研究在建构主义理论、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本课题通过“课后作业现状(教师版和学生版)”问卷调查,得出传统的课后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学生被迫完成机械性作业,“课后作业”通常成为教师为巩固新知,或是弥补教学低效而进行的“强化”训练,甚至通过题海战术把不会的知识练会。设置的题目常立足于知识重现、原理解释或辨析,而缺乏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诊断;反复操练的题海战术往往成为学生课业负担重的源泉,学生并不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