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实效不佳一直是道德教育工作者饱受责难的主要原因。我们曾经寄予厚望的“体谅模式”、“价值澄清”等并没有改变这种状况反而使儿童与一个有道德的人渐行渐远:因为,他们不知道有道德的人所应遵循的起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他们在形式主义的大旗下成了道德上的“瘸子”——一个有着完善的道德推理、判断能力却对这些能力所服务的最基本的道德价值一无所知。道德教育被灌上了尸位素餐的恶名。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责难,道德教育中各种力量此起彼伏,在经历了形式主义、相对主义的失败后,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注在那些基本的、稳定的、普遍的核心道德价值之上。论文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核心价值兴起的背景。从社会大环境看,全球化愈演愈烈,并且急剧地从经济、政治领域扩展到文化领域。全球化的势不可挡加之人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共同的道德危机、生存危机使学界兴起了一股追寻普遍伦理的热潮,这不仅间接地敦促人们开始追求道德教育中那些普遍的、基本的核心道德价值,也为核心价值的兴起作了哲学上的铺垫。其次,面对道德教育实效不佳的事实,一些人把道德教育实效低迷归咎于学生道德技能的匮乏,于是,他们急急地奔向了形式主义的怀抱:道德教育者们在各种予以学生高超的推理、判断技能的模式中孜孜以求而忽略了这些方法所服务的道德价值,尤其忽略了那些基本的、普遍的道德价值。事实证明,单纯技能的提高并未给我们带来令人欣慰的结果。道德形式主义衰落了。道德教育者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技能和能力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它们的有用性只有在对具体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来,形式的东西必须与内容即价值尤其是那些核心的道德价值结合起来。再次,相对主义否认道德价值的普遍性、等级性,进而否认核心价值,然而无论是文化相对主义还是个人相对主义都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文化相对主义一味否认价值普遍性是不成立的,而个人相对主义则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导致了放任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相对主义的缺陷无所遁形,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核心价值的兴起。论文第二部分概述了核心价值的内涵、存在的合理性,并对历史上几种典型的核心价值观作了简单述评。我们将核心价值界定为一种基本的、稳定的、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