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据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采用协调函数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邛崃市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实施效益进行了评价,并对影响上轮规划实施及其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对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的执行情况评价结果表明,1999~2002年4年中,规划得到执行的力度越来越低,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逐渐削弱,建设项目突破用地指标和范围的次数越来越多。规划从实施初期的85.67下降到2002年的73.09,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划已不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很难得到有效执行,其中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年末耕地保有量、独立项目圈内选址率是下降最为明显的指标。 上轮规划的实施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规划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规划保护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了粮食安全,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力度,不但满足了邛崃市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需要,还为成都市及周边市县提供了平衡指标;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人口大幅增加,经济水平快速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不断被调整、突破,由此产生的实际综合效益达到87,比规划综合效益82高出5个分值。其中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最为明显,高出规划经济效益24分,这主要是同政府投入大量建设用地到二、三产业中有关;而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实际值略低于规划值,分别低2分和16分。从效益评价可得出规划进行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对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及其效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划越来越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规划自身质量的影响。包括规划基础数据不准确,规划的用地指标安排欠合理,领导不够重视,基本农田的划定的空间布局不合理等。(2)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资本投入趋向于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导致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趋势加快。(3)政策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家从法律的角度强调要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管理,以及成都市下达给邛崃的年度指标控制。(4)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通过对邛崃市耕地的预测,2010年耕地保有量比上轮规划数减少9164.87公顷;采用三种指标预测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分别比上轮规划增加8846.33公顷、7640.27公顷和6887.32公顷,证明上轮规划确实不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调整。且每一轮规划执行的时限不宜过长,才能保证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