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以林安梧“后新入学”理论为中心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nv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林安梧的“后新儒学”的整体皙学脉络出发,梳理他近年关于“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的创发,井借此试图探索儒家思想在当代新展开的一种可能性。
  林安梧以儒家实践论的缺失为研究起点,提出由牟宗三回到熊十力再上溯王船山的研究理路。他认为传统儒学在当代的新开展,有必要从儒家伦理和社会正义这一角度来做一番理清,必须把儒家伦理放在理想的“公民社会”的构成中来建构。
  首先本文梳理了林安梧皙学思想的构建进路与其求学历程的关联,以及明确对船山学、中西方皙学等理论系统的学习研究,直接影响了林安梧看待世界的视角,且与后新儒学理论的建构息息相关。
  接着梳理了后新儒学的建构的过程和基本内容。后新儒学由本体论与社会皙学两层次组成,即“存有三态论”与“社会正义论”或称之为“公民儒学”。批判牟宗三的存有论,只是理论的对良知作了形而上的保存,不具有实践的现实性。创造性的解读熊十力,强调人作为“活生生而实存而有”,开启人实践之动能,从中转出“存有三态论”。“存有三态论”以船山“气学”为基底,强调人之实践义、强调场域、强调社会历史总体,由此开启后新儒学体系。同时指出心学传统是道的错置的结果,应当正视传统儒家之责任伦理。
  最后,梳理了林安梧力求在当今社会中解开道的错置的传统儒学的困局所做的工作,他认为应当由传统社会之“血源性纵贯轴”转为“人际间互动轴”,尊重现有之制度结构,在此基础上厘清儒家伦理当有的调适与适当的位置,即在“新外王”中调节出一个“新内圣”,指出公共场域公义大于人伦,建立起以社会正义为核心儒学体系。本文认为林安梧的探索应该值得关注是:后新儒学开启“新气学”儒学形态,重启儒学实践论,为中国皙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特别有意义的是林安梧自觉引入马克思主义皙学的实践观,提出“儒家型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观能够补救传统儒学道德实践观的缺失。
其他文献
工作流技术是实现企业业务过程建模、业务过程仿真分析、业务过程优化、业务过程管理与集成,从而最终实现业务过程的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利用工作流方法进行业务过程的建模和深入分析不仅可以规范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发现业务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对企业的业务过程进行优化重组,而且所建立的业务过程模型本身就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知识库和规则库,可以指导企业实施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该文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
“公正”(正义)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苏格拉底为“公正”慷慨就义,柏拉图为“公正”写出了不朽巨著《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在秉承两位伟大哲人“公正”之思的基础上,写出了《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等著作。苏格拉底追求了“公正”的“善生”,柏拉图提出国家制度的“公正”,而亚里士多德提出“公正”德性论。对公正问题的思考,是人们关于正义的认知来源,是对自我正义价值的追求。据此,如何更为深入的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公
墨家逻辑是产生于先秦时代的应用逻辑,有很多“论辩”方面的推论,这种推论包含了形式逻辑的一些规律但又不是以形式逻辑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其中非形式的逻辑特征非常明显,而非形式逻辑又是不以逻辑形式为重点研究对象的一种应用逻辑,所以从非形式逻辑角度来研究墨家逻辑是一种非常好的途径。  本文从墨家“辩学”的起源与内容开始,通过比较与诠释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墨家“辩学”的目的与应用性等问题。墨家逻辑的很多推论虽然
学位
尤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在学术研究中提出了科学发展问题上的新见解。他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科学技术不只是作为生产力,更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思想的建立,哈贝马斯以合理性为入口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范畴“劳动和交往关系”,并阐明了思想的本质核心“技术统治论”,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非政治化”特点,还有这种新意识形态在以往意识形态之上所凸显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为主线,从资本向度解析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过程,并揭示其背后的生产关系。资本的运行规律、资本的循环与增殖过程体现了资本逻辑的本质,资本逻辑是深入研究生产过程的基石。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为基础,从资本运动的固有规律的逻辑演变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各种社会现象的内在原因,资本逻辑决定生产逻辑和历史发展逻辑。  文章主要从三个部分来进行阐述。第一部分讨论资本逻辑内涵与演变,重点论证资本逻
葛兰西将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哲学”,并明确指出“实践哲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变成意识形态。国内外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的研究者,鲜有从葛兰西实践哲学的视域去研究其意识形态思想。以往研究,普遍忽略了葛兰西实践哲学与其意识形态思想浑然一体的本质。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具有科学性、合法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这种拥有实践特性的意识形态经过实践,最终让社会成员从心理层面认同它,并内化成民众心中的常识,在生活实践中以
学位
“异化”是人类文明历史形态进程的特殊现象之一,异化问题彰显着不同时代哲学家们对人自由本质的不同追问。从异化理论的嬗变来看,异化最先经历从希腊文Allotresis到拉丁文Alienatio的演变,且在人们不同的活动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哲学意义上,“异化”通常被认为是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客体,其反过来控制、支配或成为主体对立面的现象。随着新媒体科技的革新,人们的实践活动进入新媒体时代,也滋生了人类社会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存质量、生活体验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逐步加深,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人类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意识到,人内心的力量是造就生存环境的关键,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从生态环保到“心灵环保”的转变,正是人类思考维度从外部世界转入内部世界的表现。从个人与他人的相处,扩展到个体与社会的交流、与环境的互动,其中存在的问题无不与“心”相关。当今社会对“心”的关
学位
孟子对告子“仁内义外”说的批驳表明了他对人的整全性把握。告子的“仁内义外”说把人分割成生物性和道德性两部分,他认为:“仁”是人的主观内在自然情感原则,“义”则是客观外在的伦理道德规范,人的自然情感之中不存在普遍的伦理道德原则。孟子则不把“仁”与“义”当作两种不相干的原则,而认为两者都是人本有的道德规定,其落实于人的情感生活就分别表现为亲亲和敬长。孟子论性,不是将人的自然生命与道德规定相对峙而言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