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小肠其特定的解剖特点,小肠疾病一直是影像学检查的难点。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及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的迅猛发展,为我们诊断小肠疾病开拓了一项简便、快捷而又准确的检查方法。本组研究旨在分析256层多排螺旋CT小肠口服法造影(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 MDCTE)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探讨其在小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由于CT造影检查仍存在弊端,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小肠疾病的诊断将会更完善。第一部分MDCTE扫描技术和体位选择目的:评价256层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MDCTE)的最佳体位选择、小肠肠腔宽度和肠壁厚度的测量值及其影响因素。材料和方法:60例受检者(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48.3岁)口服2.5%的甘露醇口服液充盈胃和小肠,随机分为俯卧位组(35/60,58.3%)与仰卧位组(25/60,41.7%),行256-MDCTE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分别对2组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测量肠腔宽度、肠壁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十二指肠肠腔最宽、肠壁最厚,空肠次之,回肠最薄。在肠腔宽度、肠壁厚度方面,2种体位无明显差异;49例小肠充盈程度为满意~较满意,肠管分布、显示病变等俯卧位均优于仰卧位。结论:小肠MDCTE检查能够清晰显示小肠,俯卧位更有利于得到清晰的图像。第二部分正常小肠的MDCTE表现目的:研究正常成人小肠的影像学表现。材料和方法:60例受检者(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48.3岁)口服对比剂充盈胃和小肠,行256层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MDCTE)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观察不同断面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壁、肠腔形态,肠曲的分布,增强后动脉期和静脉期的表现,小肠系膜血管、淋巴结的形态及排列分布等情况。结果:口服法小肠MDCTE增强扫描中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有利于充盈肠管,与肠壁有良好的对比,易于观察肠壁结构及血运情况;静脉期(60s)扫描图像肠壁强化值接近峰值,此时肠壁与肠腔密度对比鲜明,更容易观察肠壁厚度、粘膜细微结构及腔内外结构,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以提供更多影像信息,对清晰显示小肠的结构具有意义。结论:口服法小肠MDCTE增强扫描技术能较好地显示肠壁细微结构及肠外情况,可作为小肠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第三部分小肠疾病的MDCTE表现目的:探讨256层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MDCTE)扫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18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患者(男53例;女65例;平均年龄48.5岁)行256-MDCTE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对照分析。结果:本组118例患者中,56例MDCTE诊断为小肠病变,并与最终临床诊断相符。62例患者MDCTE诊断为阴性,47例符合,9例漏诊,6例误诊。MDCTE诊断小肠疾病的灵敏度为78.87%(56/71),特异度为100%(47/47),正确率为87.29%((56+47)/118),阳性预测值为100%(56/56),阴性预测值为75.80%(47/62)。本组资料中小肠肿瘤15例,其中腺癌5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或分叶状肿块,近端肠道梗阻;间质瘤3例,表现为富血供肿块而无肠道梗阻;淋巴瘤1例,表现为小肠壁较长节段的不均匀增厚,肠腔反而扩张,病灶强化不明显;空肠平滑肌瘤1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动静脉期强化不明显;肠系膜转移5例,表现为肠系膜密度增高、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腹水形成等。小肠炎症性病变25例,其中Crohn病16例,表现为病变以直肠、结肠为主,肠壁不规则增厚,肠壁全层或分层样强化和梳状系膜血管;溃疡性结肠炎2例,表现为肠壁的连续、对称、均匀轻度增厚,黏膜面的小溃疡和息肉,而浆膜面光滑;小肠结核1例,病灶以回盲部为中心,广泛累及回肠和升结肠,表现为肠腔狭窄,肠壁增厚、僵硬,增强后动脉期和静脉期可见明显强化,可伴腹腔内淋巴结环形强化;病毒性肠炎1例,表现为小肠局部管壁轻度均匀增厚,增强后呈明显强化,无分层,肠管周围渗出、水肿;小肠黏膜一般炎症7例,根据溃疡、水肿、增生糜烂表现各异。肠梗阻22例,其中腹内外疝9例,表现为肠腔(本组病例均为小肠)通过腹股沟、闭孔、膈肌及结肠系膜疝出,近端小肠扩张;小肠扭转6例,小肠粘连性梗阻2例,幽门梗阻2例,胆石症2例,因克隆恩病肠壁增厚引起不全性小肠梗阻1例,根据梗阻部位不同,可发现“分界移行带”、“漩涡征”、“鸟嘴征”、“靶征”等特征性及原发疾病的表现。小肠憩室2例,其中Meckel憩室1例,盲肠憩室伴慢性阑尾炎、阑尾结石1例,表现为阑尾增粗,阑尾及盲肠开口处多发类圆形高密度影,伴气体影。血管性病变2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迂曲、纤细不规则并有钙化斑块,分支明显减少;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例,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肠壁增厚、靶样强化,肠系膜水肿。肠道血管畸形1例。其他病变包括腹茧症2例,肠息肉1例,过敏性紫癜(腹型)1例。结论:小肠肿瘤、炎症、肠梗阻等病变在MDCTE上具有特征性的表现,MDCTE能全景式、多方位展示小肠肠道、肠系膜和系膜血管,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第四部分小肠疾病的影像学展望尽管现在有很多敏感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技术可以应用,但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仍是一个难点。MDCT和MRI的优质图像能清晰地反映肠壁和肠腔外的病变,因此,将传统X线检查结合CTE、MRE技术,能全面反映小肠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将小肠疾病的诊断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随着CTE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关于辐射所引起的健康危险。影像学技术正在不断更新,目前尚处于早期研究阶段的新型技术,有望发展成为小肠特异性检查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小肠疾病的诊断将会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