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酮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物,对浅表和深部真菌都有显著的抗菌作用,而且对肝药物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连素属于异喹啉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有文献报道黄连素与酮康唑在体外具有协同抗菌作用,然而体内联合用药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亦缺乏有效的联合检测方法。本实验旨在建立联合检测大鼠血浆中黄连素和酮康唑的LC-MS方法,为研究大鼠体内黄连素和酮康唑的药代动力学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并探讨二者协同抗菌作用与药代动力学之间的联系,并为临床联合用药、研发抗病原菌的复方制剂及预防耐药菌株的出现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FDA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学指南,本课题建立了联合检测大鼠血浆中黄连素和酮康唑的LC-MS方法,进行了方法特异性、线性、最低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及生物基质效应等方面的验证实验,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大鼠体内黄连素和酮康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本次实验将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黄连素单独口服给药组(60 mg/kg)、酮康唑单独口服给药组(10 mg/kg)和联合口服给药组(黄连素60 mg/kg,酮康唑10 mg/kg)及黄连素静脉注射组(1mg/kg)。经眼眶采血法获取36小时内的大鼠血样,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法处理后进行质谱分析,实验数据采用药代动力学专业分析软件(DAS software)进行处理并获得药代动力学数据。结果:本实验所建立的LC-MS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5-600 ng/mL(黄连素)、0.4-6000 ng/mL(酮康唑),线性回归系数r2大于0.995。黄连素和酮康唑的最低定量限分别为0.05 ng/mL、0.4 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小于12.2%,准确度变化范围为-6.5%~8.5%。二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61.5%(黄连素),99.8%(酮康唑)。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符合FDA生物样品分析方法指南的要求。比较联合口服给药组和单独口服给药组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酮康唑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8增加1.6倍,最大血药浓度Cmax增加2.0倍,清除率CL/F下降了57.2%;同样地,黄连素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8增加1.9倍,最大血药浓度Cmax增加1.5倍,清除率CL/F下降了53.4%。另外雌性大鼠的酮康唑AUC0-8和Cmax分别是雄性大鼠的15-20倍和4-10倍,而雄性大鼠酮康唑的清除率却比雌性大鼠高出20-25倍。此外,大鼠静脉注射黄连素1mg/kg后,AUC0-8为218±14μg/L*h,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127±30 ng/mL,清除率CL/F为4.6±0.3 L/h/kg。结论:本实验首次建立了灵敏的联合检测大鼠血浆中黄连素和酮康唑的LC-MS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该方法兼有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和线性范围广等特点,为其他实验中黄连素和酮康唑浓度检测奠定了基础。该方法适当改进后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碱性药物的检测。这是首次报道黄连素和酮康唑在大鼠体内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黄连素和酮康唑存在药代动力学上的相互影响,但是二者的血药浓度和AUC0-8并未见显著增加,这提示二者协同抗菌作用可能主要与药效学行为有关。在大鼠体内酮康唑药物代谢存在显著的雌雄差异,雄性大鼠的代谢速率比较快。黄连素药物代谢未见到雌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