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汹涌澎湃的现代化文化大潮中,重视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意义,尤其是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以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的人类发展长河中,不同国家、民族形成各自的文化传统与基调,都有着独立特点。漫瀚调的缘起与那些已经形成的相对完整艺术体系强制移植过来的融合不同,是由于历史的契机从而形成两民族生产生活的交融,社会民族制度逐渐改变下,由两族人民根据本民族的艺术归属特点,自主形成一种具有文化认同感的独特民族民间艺术歌曲。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介绍了选题研究的对象以及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等。第二部分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组成,首先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下概述了漫瀚调音乐的历史渊源繁衍空间背景及称谓流派,漫瀚调产生的地理条件是蒙汉杂居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河套地带及周边接壤的陕晋地区,蒙汉两民族生产生活方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特殊的历史迁徙“走西口”都促成漫瀚调的形成。其次,与地方音乐进行比较分析,从语言和风俗以及民间艺术特征的交融性出发,比较了漫瀚调与作为“基因”的汉族陕晋民歌以及纯蒙古民歌特别是蒙古族短调民歌。进而剖析漫瀚调音乐形态研究中唱词、曲式、曲调、旋律、内容伴奏的特点,漫瀚调的唱词多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尾缀中使用衬词、句中常常出现叠词,以及独特“风搅雪”特点。曲调与调式方面,旋律主要以蒙古族短调歌曲为根基,演唱形式的特点是男女对唱或赛歌的形式,腔体也以男女同腔为主。伴奏乐器包括蒙古族的四胡以及汉族的扬琴和笛子,但是随着人民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伴奏乐器也发生改变,逐渐出现了电子琴和手风琴等现代乐器。最后,文章第三部分综合了本体发展及自身特征从漫瀚调的音响形态、社会功能性的角度谈其美学价值,以及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很多现代的表现形式,衍生出漫瀚剧这一综合的艺术形式以及发展进化阶段,从保护传承等方面论述它的民族性、民间性和艺术性。漫瀚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主动接受地域文化影响与创作出来的新型文化融合类艺术作品,是传统的艺术不能丢弃,漫瀚调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