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稠密两相流冲刷条件下绝热层烧蚀实验研究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52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过载或复杂装药都会引起凝相颗粒在固体发动机局部高度聚集,形成高温稠密两相流。稠密两相流对发动机燃烧、热结构和内流场会产生影响,尤其会加剧绝热层的烧蚀,这是目前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过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需求为背景,围绕高温稠密两相流冲刷条件下绝热层的烧蚀特性开展研究。研究了不同聚集状态和不同压强下的颗粒特性,分析了聚集状态、压强和滞留时间对颗粒粒度分布的影响;开展了不同颗粒浓度、冲刷速度和角度条件下多层复合材料的烧蚀实验,揭示了低速冲刷条件下绝热层的烧蚀机理;运用X射线实时荧屏分析技术(RTR)开展了高温稠密两相流冲刷条件下绝热层烧蚀过程的动态测量。 本文的主要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部分: 1) 高温稠密两相流中颗粒粒度分析表明,聚集程度大,颗粒粒度整体变大,大颗粒比重上升;随压强升高颗粒粒度增大,在较高压强范围,粒度增大趋势尤为明显;滞留时间与聚集状态相关,当聚集程度大时,滞留时间长使形成大颗粒的可能性增加。颗粒成份分析表明颗粒主要成份为α-Al2O3,压强与α-Al2O3含量具有直接关系,压强越高α-Al2O3含量越高。当压强较低、滞留时间较短时,成份中含有单质铝。 2) 高温稠密两相流低速冲刷状态下,颗粒冲刷速度是影响绝热层烧蚀的最主要因素,颗粒浓度对于绝热层烧蚀的影响较小。根据实验建立了炭化层厚度与颗粒冲刷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结合炭化烧蚀模型建立了高温稠密两相流冲刷条件下绝热层烧蚀的预示方法。 3) 发展了运用RTR技术开展绝热层动态烧蚀的实验方法。实验拍摄得到了绝热层的动态烧蚀过程,表明冲刷条件下绝热层动态烧蚀实验方法是可行的。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瞬时烧蚀率和平均烧蚀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其他文献
自动调平控制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领域中,本文从精度、速度两个方面入手,对平台调平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以车载平台自动调平系统为案例,分析系统需求,为系
环境噪声和竞争说话者的干扰是语音通信过程中常见的干扰情况,然而,现有的语音处理系统无法做到准确区分和跟踪自己感兴趣的语音信号,其性能受到噪声和竞争说话者语音的严重
本文介绍了应用PIC单片机对硬币进行鉴别的原理及其在公交车智能投币机系统中的具体实现。   系统采用电涡流传感器对%硬币进行信号检测收集,使用PIC16F877作为设计的核心
为了保障机场的安全运营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飞机起降的时候,机场工作人员需要知道机场跑道的摩擦系数。机场跑道摩擦系数车是测量跑道摩擦系数的特种设备,但因为各种因素的
该文以国防十五预研项目"卫星长寿命高可靠性技术"为研究背景,为提高目前航天器预测能力,提出了一套适合航天器遥测数据预测的框架体系,并研究了四项关键技术作为该框架的支
隐身是现代武装直升机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外形是实现隐身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本文初步建立了一套武装直升机隐身外形优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系统,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
磁流体(MHD)技术是一项综合了经典流体力学和电动力学的新型技术。其中在航空航天领域研究最为广泛的是利用等离子体在电磁场共同作用下进行主动流动控制。导电的流体在磁场的
为改善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及工作的稳定性,需对发动机的叶尖间隙加以控制,而对叶尖间隙分析是研究叶尖间隙控制方法的重要内容。 本文完善了计算涡轮叶尖间隙的简化算法程序,增
成品油管道运输多采用顺序输送方式,在不同油品的运输界面上容易形成混油段,混油段的准确识别,对安全事故的减少、经济效益的提高、能源的充分利用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光学的油品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测量方式多样化、安全无污染等优点,成为混油检测的新方向,太赫兹时域光谱检测法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把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与衰减全内反射光谱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将太赫兹衰减全反射光谱技术应用于油品的检测。论文中阐述了太赫兹
随着航空科技的进步,人的因素成为制约战斗机座舱设计水平提高的主要瓶颈之一.飞机座舱设计作为人机交互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该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手段,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