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添加剂影响蛋白稳定性的分子模拟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rob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亿万年的进化,蛋白质形成了精密的空间结构,保证其在生理条件下行使各种生物功能。但在体外环境下,蛋白质或生物酶的生物活性快速衰减,导致生物利用率过低,严重限制了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目前,使用小分子或高分子添加剂是提高体外蛋白质稳定性的有效策略之一,添加剂抑制了蛋白质的非特异性聚集及空间结构的热涨落,从而延长蛋白质维持活性状态的时间。在微观层次,添加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图像仍然不够清晰。为了捕捉添加剂对蛋白质结构的差异性影响及相互作用模式,明确添加剂对提高蛋白质分子结构稳定性的机制,本论文将以蛋清溶菌酶为模型标准蛋白,综合利用分子模拟、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CD)等分析手段,对四聚乙二醇(EG4)和甜菜碱(GBT)两种代表性添加剂进行对比考察,分析其背后的物理化学机制。模拟纳米酶的凝胶环境,运用分子动力学和多种光谱学技术手段,研究添加剂EG4和GBT与溶菌酶(LYZ)的作用机制及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模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两种添加剂与蛋白的作用方式不同。常温条件下,DLS测试结果显示,EG4聚集在蛋白表面使测得的LYZ粒径偏大。动力学轨迹显示EG4聚集在蛋白周围而GBT分散在体相中。平均距离和相互接触分析显示,蛋白与EG4的平均距离明显小于GBT,且两者间的原子接触数是后者的2.6倍。不同溶液中LYZ骨架的根均方偏差和氨基酸位置根均方涨落值均小于0.2 nm,表明蛋白在这两种添加剂溶液中均能保持其天然的结构。高温条件下,这两项的计算结果显示EG4维持蛋白三维结构稳定的能力强于GBT。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EG4通过疏水相互作用而非氢键优先聚集在蛋白表面,蛋白与添加剂和周围水分子的原子接触数为GBT体系的2.5倍和0.84倍,表明EG4排阻了蛋白与水的接触,并由于这种EG4的紧密包裹,使蛋白质变性展开的阻力增大。GBT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与蛋白表面的碱性氨基酸成键,这些氢键的存在使得蛋白在高温条件下更容易发生变性。荧光光谱和CD光谱分析显示,添加剂使蛋白荧光发色团周围的微环境和蛋白二级结构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荧光实验表明,EG4抵抗高温变性引起的荧光淬灭较GBT强,且添加剂浓度越高淬灭程度越低。EG4溶液中的荧光发色团环境更疏水,这一结果经模拟方法计算得出的荧光发色团W62的水合率仅为GBT体系的51.7%的结果所证实。CD光谱显示,GBT溶液中的LYZ具有明显不同于其它体系的局部结构波动,α螺旋显著减少而β-折叠增加。本部分内容对两种稳定蛋白添加剂EG4和GBT影响蛋白结构差异进行了对比讨论,并得出这两类添加剂稳定蛋白的不同内部机制。在高级氧化法(AOPs)的背景下,用聚丙烯酰胺(PAM)修饰Fe3O4纳米酶合成铁基纳米凝胶酶相较于裸酶,对废水中的有色污染物显示出高效的去除效果。基于Na2S2O8的AOPs(SR-AOPs)相较于H2O2氧化体系在清除大多数有机污染物时显示出更好的氧化选择性和持久性,目前此两类反应中PAM促进染料降解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的第二部分目的在于利用分子模拟对如下两个问题作出解释:(1)PAM提升染料去除率的物理化学机制。(2)Na2S2O8氧化体系降解效果优于H2O2体系的内部因素。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构建模拟吸附环境体系,探究PAM与H2O2、染料(Dye)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及吸附机制。动力学轨迹显示各体系均短时间内形成PAM-Dye-H2O2团簇,几种染料分子模拟得到的吸附效果:偶氮荧光桃红≥靛蓝胭脂红>刚果红>橙黄Ⅱ,与实验降解效率呈现良好对应关系。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对分析发现,PAM-Dye间的氢键对吸附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四种染料的物理吸附机制一致,为PAM—Dye—H2O2的单线吸附模式。2.将上述体系中的自由基提供者由H2O2替换为Na2S2O8进行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PAM同时对染料和S2O82-的良好吸附效果为Na2S2O8氧化体系染料降解效率更优的原因。SR-AOPs体系的吸附机制为三角循环式的吸附模式。本部分内容对PAM的吸附机制进行了分子水平上的探究,从物理化学角度解释了Na2S2O8和H2O2氧化体系中目标染料去除效果差异的原因。
其他文献
过渡金属硫属化物在地壳中储量大,同时具有较高的HER(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催化活性,因此成为析氢阴极催化剂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过渡金属硫属化物的催化活性与其暴露出的边缘活性位点的数目直接相关。其中Mo Se2(硒化钼)具有优良的金属性和不同的晶相结构,因此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一般而言Mo Se2的HER催化活性取决于其暴露的边缘活性位点数目和本征导电能力。理
随着当前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水污染问题的加剧,人类面临着淡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太阳能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局部加热太阳能海水蒸发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海水淡化的效率。太阳能吸收体是该蒸发系统的关键。本论文介绍了石墨烯气凝胶作为一种太阳能吸收体,其具有较宽且较高的光吸收、低导热系数、优异的机械性能、丰富的毛孔和自悬浮等性质。然而,石墨烯气凝胶本征的疏水性质阻碍
水资源异常数据检测是水资源信息处理和系统决策的关键环节,是取水信息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推动智慧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建设的重要支撑。随着物联网、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水资源系统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数据的真伪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水资源大数据的异常值检测面临着新的挑战。而传统的异常检测模式多采用人工抽检,效率低且误判率高,无法满足海量取水数据的异常检测需要。因此,研究有效的水资源异常值检测算
电解水制氢技术是目前可持续、清洁制氢的关键技术。然而由于成本消耗过高,工业上利用该技术制备的氢气份额只占到氢气总产量的4%。电解水制氢技术中成本消耗来源之一是电解水的两个半反应—产氢和产氧反应;而向电解水体系中引入催化材料可以改变相关反应能垒,进而有效降低反应过电势,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目前,催化电解水产氢及产氧反应活性最高的材料均为贵金属材料,分别为铂基催化剂及铱、钌基催化剂,然而贵金属材料的极低
以可再生能源作为电驱动将CO2电化学还原(CO2RR)为低碳燃料或者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可以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还能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由于CO2具有较强的热力学稳定性,一般需要使用催化剂才能将其活化利用,因此寻找高效的CO2电还原催化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科研人员在此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优秀成果。然而,目前已报道的CO2电还原催化剂,绝大部分是粉末化结构,需要使用
近年来,由于圆偏振发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CPL)材料在光学数据存储,光学成像,手性传感,3D显示器及光电子器件中背光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在开发CPL材料时,关键问题是要获得高的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本文合理设计了两种放大glum值的方法:等离子体放大圆偏振发光和等离子体放大上转换圆偏振发光。通过动态光散射(DLS)研究了样
为了适应人类的发展需求,大量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被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大气中CO2含量持续攀升,这不仅引起了全球能源危机,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发展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技术是应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策略。其中,电催化还原CO2技术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将CO2还原为燃料和增值化学品,是最具有前景的方法,而在这一催化过程中,电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是重中之重。但如今CO2还原电催化剂仍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全球化石燃料消耗的急剧增加,能源危机和气候问题日益严峻。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2RR)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CO2RR不仅可以实现CO2的固定减排,还可以将其转化成HCOOH、CO、CH3OH等高经济价值产物。但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反应电势偏大、电流利用率较低及催化选择性较差等。因此,研发具有高催化活性、较好选择性和稳定性的新型催化剂,是实现CO2RR应用的关键。近年来,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淡水环境恶化,废水污染问题成为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威胁。其中染料废水的污染问题尤为严重。在诸多废水处理方法中,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催化氧化不失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但生物酶HRP仍然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易失活、价格高、制备纯化困难且不易回收,这些都限制了生物酶在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Fe3O4纳米颗粒被我国科学家阎锡蕴院士发现具有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开启了纳米酶
刺激响应材料定义为对外部刺激(例如p H,蒸汽,温度,力,电,光等)表现出物理或化学响应的材料,其中受到外部刺激产生光学信号的材料不仅易于识别、检测而且成本低廉,是一类较为常见的智能材料。本论文主要以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分子四苯基乙烯、氰基二苯乙烯为基本骨架,进行修饰得到具有多刺激响应的分子。第一部分:对四苯基乙烯骨架化学修饰制备了具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