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我国开始实施新审计报告准则,即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段,这为增强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新报告准则在A股上市公司的全面实施,其中一些不足之处逐渐显现,关键审计事项提供的增量信息是否能持续地增强信息披露质量成为理论与实践中关注的重要问题。
由于关键审计事项率先在A+H股2016年年报中进行试点,在A股2017年年报中全面施行,为考察关键审计事项从试点至全面施行以来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本文对2016年试点时的首次披露阶段和其后的持续实施阶段分别展开研究。首次披露阶段,以2012-2016年A股与A+H股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利用试点前未实施关键审计事项的样本与2016年A+H股首次实施该准则的样本进行对比,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双重差分模型(PSM-DID)进行分析,考察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否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持续实施阶段,以201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历年来关键审计事项的文本相似度,以此衡量其持续实施情况,并结合回归模型讨论该事项较上年提供的增量信息能否持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研究发现:(1)首次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显著提升了信息披露质量。(2)持续实施过程中,关键审计事项文本相似度与信息披露质量关系不显著,无法显著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将真实盈余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另一种衡量方式与相似度进行回归,结果仍然不显著。(3)把全体样本按相似度高低分为两组进行回归,考察实施效果较好的低相似度组是否能对信息披露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分组回归发现,低相似度组中,关键审计事项增量信息既能够显著抑制应计盈余又能够显著抑制真实盈余以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而高相似度组的增量信息与两类盈余代表的信息披露质量回归结果均不显著。(4)进一步考虑关键审计事项的分类对不同类型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发现,披露“收入与应收账款”等与应计盈余相关的事项,能通过显著抑制应计盈余提升信息质量;披露“成本与存货”等与真实盈余相关的事项,能通过显著抑制真实盈余提升信息质量;(5)披露“收入”但没披露“成本”类事项,会在抑制应计盈余的同时使管理层转而增加真实盈余,削弱新准则实施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效果。不过这种替代效应仅存在于特定样本,整体上仍然显示出治理效应,同时抑制应计盈余和真实盈余,增强信息披露质量。
由于关键审计事项率先在A+H股2016年年报中进行试点,在A股2017年年报中全面施行,为考察关键审计事项从试点至全面施行以来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本文对2016年试点时的首次披露阶段和其后的持续实施阶段分别展开研究。首次披露阶段,以2012-2016年A股与A+H股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利用试点前未实施关键审计事项的样本与2016年A+H股首次实施该准则的样本进行对比,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双重差分模型(PSM-DID)进行分析,考察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否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持续实施阶段,以201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历年来关键审计事项的文本相似度,以此衡量其持续实施情况,并结合回归模型讨论该事项较上年提供的增量信息能否持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研究发现:(1)首次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显著提升了信息披露质量。(2)持续实施过程中,关键审计事项文本相似度与信息披露质量关系不显著,无法显著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将真实盈余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另一种衡量方式与相似度进行回归,结果仍然不显著。(3)把全体样本按相似度高低分为两组进行回归,考察实施效果较好的低相似度组是否能对信息披露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分组回归发现,低相似度组中,关键审计事项增量信息既能够显著抑制应计盈余又能够显著抑制真实盈余以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而高相似度组的增量信息与两类盈余代表的信息披露质量回归结果均不显著。(4)进一步考虑关键审计事项的分类对不同类型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发现,披露“收入与应收账款”等与应计盈余相关的事项,能通过显著抑制应计盈余提升信息质量;披露“成本与存货”等与真实盈余相关的事项,能通过显著抑制真实盈余提升信息质量;(5)披露“收入”但没披露“成本”类事项,会在抑制应计盈余的同时使管理层转而增加真实盈余,削弱新准则实施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效果。不过这种替代效应仅存在于特定样本,整体上仍然显示出治理效应,同时抑制应计盈余和真实盈余,增强信息披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