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并购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业绩承诺在其中的运用也愈发常见。自引入我国以来,业绩承诺作为估值调整机制,能够帮助并购双方达成一个较为公平的对价,为双方的并购交易提高效率。然而,我国目前的业绩承诺制度尚待完善,市场中高溢价并购频现,乱象频发。高溢价并购本身就存在高估值问题,高估值必然会带来高业绩承诺,且业绩承诺也会直接或间接地推高估值从而导致高溢价并购的产生,该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推高的关系。标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并购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业绩承诺在其中的运用也愈发常见。自引入我国以来,业绩承诺作为估值调整机制,能够帮助并购双方达成一个较为公平的对价,为双方的并购交易提高效率。然而,我国目前的业绩承诺制度尚待完善,市场中高溢价并购频现,乱象频发。高溢价并购本身就存在高估值问题,高估值必然会带来高业绩承诺,且业绩承诺也会直接或间接地推高估值从而导致高溢价并购的产生,该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推高的关系。标的企业做出的业绩承诺与主并方提供的高估值会互相助推、相互作用,不合理的估值与虚高的业绩承诺会为并购失败埋下隐患,甚至加深并购双方的损失。本文就业绩承诺在高溢价并购中的表现如何,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抑制作用或是反而加剧了高溢价并购风险这一命题展开进行讨论。本文借助案例研究手段,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不同案例情况下的业绩承诺条款设置进行比对分析,通过不同条款设置下的业绩承诺表现与企业绩效表现,得到不同的业绩承诺对高溢价并购风险抑制作用效果的不同及区别如何。阐明在高溢价并购活动中业绩承诺的价值与缺陷,得到较为普世的、针对抑制高溢价并购风险的业绩承诺条款设置建议。本文将基于风险识别框架1,在业绩承诺的全过程中进行高溢价并购风险的识别与分析,透析业绩承诺条款设计的不同会对高溢价并购风险产生何种效用。本文分别选取了三家运用了业绩承诺的高溢价并购案例,以代表不同业绩承诺条款下产生的不同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理论分析,对企业高溢价并购后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逐层分析,透析业绩承诺对各个风险点的抑制路径及抑制效果。最后针对并购双方在签署业绩承诺前、中、后三个时期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给予相对应的防范建议,为优化设计业绩承诺和高溢价并购风险控制提供思考方向:若并购双方盲目依靠业绩承诺协议,轻视潜在的风险,如行业风向变化、企业真实能力等,在虚高的业绩承诺中设置不合理的业绩承诺条款,多重因素的影响叠加将导致标的企业无法践诺的风险,最终导致并购失败,损害上市公司及投资者利益,也对并购方的经营发展造成影响。本文希望为企业合理制定、运用业绩承诺提供一些建议与对策。本文研究的亮点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选择了多案例进行比对分析,涵盖了使用业绩承诺的大多数情况,从三种不同情况入手,更好的涵盖业绩承诺协议签订的多种类型;二是定性定量地分析了不同情况的案例在运用业绩承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以及其对于高溢价并购风险的抑制效用评价,可以更好的印证结论。
其他文献
我国的免税业务发展起步较晚,现施行国家统一集中管理,且国家也在放宽政策并加大力度推进免税业务的发展。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免税业务发展的利好政策出台和落实,免税业务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关于调整个人年度交易限额政策的公告》、《关于免税业务统一管理等7项进口税收政策的补充通知》、《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等免税政策的颁布及践行,不但在股票市场上让免税业务板块备受关注,还使得免税业务更具经营发展
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我国物流行业也在网络购物等新兴产业推动下蓬勃发展,实现了大的飞跃。而物流行业在短时期内的迅猛发展导致高素质人员跟不上,物流行业普遍缺乏高端人才,公司在治理上也有所欠缺,因此物流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发掘和重用高素质人才,留住人才、得到人才在当下也成为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从长远来看,企业的竞争多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也能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上产生大量的数据。互联网深度渗透各行各业,云计算、大数据等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像互联网平台企业这些新型数字经济体加速崛起。2016年后,乘着知识付费和共享经济的东风,在线问答平台的商业模式得以创新,提供给用户一个提出问题、获取知识的平台。在这类平台中,数字化信息和知识成为了重要的资源,与物质资源有所不同,这类数据资源在数字经济活动中交互过程中增量并增值。以数据资源为载体,依托
“十四五”期间,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诸多上市公司为争取更多市场机会,规避各类风险,获得协同效应,加入并购重组大潮。当资本市场中并购的企业数量以及并购的规模逐渐扩张,商誉作为并购活动的产物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加,这其中不乏高额商誉的形成,进而带来商誉减值的高风险。医药企业行业也不例外,“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承诺”现象愈发明显,为了吸引投资者,部分上市公司甚至操纵财务数据,进而粉饰报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经“形式”混合、“资本”混合、“产权”混合后进入了“机制”混合阶段(何瑛、杨琳,202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分类混改的要求,要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混改、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家电行业属于竞争类企业,对于这类企业,要重点关注
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企业借用杠杆的力量来撬动自身的发展,我们将之细分为财务杠杆、经营杠杆。企业通过加杠杆的方式,把握住转瞬即逝的发展机遇,但是杠杆水平不断的增加,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破产成本,还可能进一步引发社会的金融危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杠杆水平不断攀升,我国政府也开始意识到加杠杆带来的潜在风险,因此我国自2015年开始正式进入强制性去杠杆的阶段,我国政府也出
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进行国企改革,一方面完善治理机制,优化决策体系;另一方面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优势资源、科学的管理模式和丰富的市场经验,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经营绩效。随着2018年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以及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不断推进,新一轮的国企改革
最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如《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旨在通过互联网相关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来驱动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当前,国内的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平衡,产品增值较少的现象和供应链体系能力不足、风险抵抗能力弱等症结。由于原材料和人力费用的不断上涨,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压制,与此
创新技术是生物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在生物医药等行业已取得创新突破,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企业创新依赖于资源的不断投入和使用效率的提升,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使用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员工则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指标。员工持股计划作为激励员工的一大策略,通过赋予员工股票,共享公司的所有权和剩余收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促进企业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界定了员工持股计划、企
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经济发展以及促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使命。然而近年来国有企业面临经营业绩不乐观和治理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难题,对此政府颁布了各项政策文件助推国有企业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此同时,各个行业都受到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冠疫情爆发带来的冲击,因而面临转型升级。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在该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