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后颞部颅骨内外侧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对后颞部颅骨内外侧进行解剖学研究,寻找骨性定位标志,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 材料与方法:采用干性颅骨标本20例及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颅标本15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干性颅骨标本外侧面星点、顶乳突缝前角与周围解剖结构的距离及其位置关系。在头颅湿标本上观察、测量星点、顶乳突缝前角与乙状窦、横窦、岩上窦交界(sigmoid-transverse-superior petrosal,STP)的距离及其位置关系。测量横窦上缘的投影线与颧弓上缘延长线的距离。观察颧弓上缘、乳突上嵴与颅中窝底的关系。 结果:横窦上缘的投影线与颧弓上缘延长线的垂直距离为(11.22±2.21)mm(8.20~14.45mm)。顶乳突缝前角、星点与STP距离分别是(2.11±2.61)mm(0.12~9.33mm);(20.44±4.03)mm(14.21~26.47mm)。星点位于横窦上缘上(包括上缘)占16.7%;横窦上1/2占26.7%;横窦下1/2占33.3%;横窦下缘下(包括下缘)占23.3%。颧弓上缘与其相对应处的颅中窝底基本相平。外耳门上方的乳突上嵴与岩骨前方相对应处的颅中窝底相平。 结论:星点变异大,不宜作为定位横窦的标志。颞底经小脑幕手术入路骨窗为:第1孔(关键孔)位于乳突上嵴上(后端),孔的后缘与顶乳突缝前角相切。第2孔位于第1孔后方约30mm,下缘与颧弓上缘延长线的垂直距离为15mm。第3孔位于第1孔前方约40mm,下缘平颧弓根。第4孔位于第3孔上方,第5孔位于第2孔上方,高度视具体手术要求确定。 第二部分 后颞部静脉、天幕窦的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探讨颞部外侧面引流静脉,尤其Labbé氏静脉的解剖变异。观察天幕窦的位置、形状、走行、桥静脉汇入天幕窦的位置,研究安全切开天幕的方法。 材料与方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颅标本15例(3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颞部静脉的位置,及Labbé氏静脉终点距乙状窦、横窦、岩上窦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