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AIO)是指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所致的肠梗阻,多由于手术引起,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肠梗阻的40%~60%。其病理基础是肠粘连,它包括肠袢间,肠袢与腹壁和其它器官、组织之间的粘连。随着医学的发展,腹部手术开展,近1个世纪以来肠梗阻的发生原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常规疝修补技术的广泛应用,工业化国家由疝导致的肠梗阻已降为第3位,而粘连性肠梗阻已占肠梗阻的绝大多数。非手术在梗阻解除后择期进行,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目前,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西医治疗主要是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方法。但常规方法治愈率较低,并发症多,常需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然而再次手术又有再次继发本病的可能,有的病例反复发作,甚至多次手术,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则危及生命。临床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能有效地解除梗阻,非手术成功率高,中转手术率低,病死率也有所下降。针刺防治肠梗阻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可以避免药物所致的副作用,使许多病人不再需要手术,也使许多急症手术可以避免对药物吸收所造成的影响,减少了消化道的负担,符合简便、快捷、高效、安全的要求,故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因此,本课题通过观察针刺法在防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的机理。方法本课题运用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以广东省中医院外一科住院部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针刺组和基础治疗组,基础治疗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补液、维持水电质酸碱平衡、广谱抗生素的运用及每日保留开塞露灌肠2次,至梗阻症状消除,胃肠功能恢复;针刺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取穴双侧天枢(若腹部手术疤痕经过天枢,则在疤痕两侧上下各取两个穴)、双侧足三里、双侧上巨虚,恶心呕吐者,加双侧内关;大便难者,加双侧支沟;刺入穴位深度约10-30 mm,将针柄分别连接至电针仪(6805-2型治疗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电极上,使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观察两组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对比针刺组与基础治疗组对防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结果临床研究显示针刺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症状改善等指标方面与基础治疗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法具有促进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的功效,从而有效地防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