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和培养适应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主旋律。那么,中学物理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只有不断地提出新问题,才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始于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导致新的发现与突破,标志着科学的进步。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问题意识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 目前我国中学生问题意识普遍非常淡薄,具体表现为:无问题可问、不敢问问题、不善于问问题。根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5.7%,高中生占2.9%!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没有把握就不举手”者最多,小学生占34.8%,初中生占48.8%,高中生占42.8%。“知道也不举手者中”,小学生占4.5%,初中生占14.5%,高中生竟达38.8%。因此,深入地研究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的研究旨在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实新课程方案,指出影响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原因,重点研究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原则和策略,以及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方法。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二、三、四章)第一部分通过文献分析介绍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基础,以及问题和问题意识的涵义;第二部分对目前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然后分析了影响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因素;第三部分讨论了结合物理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原则和策略;第四部分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