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理大铜厂铜矿床是四川省内非常重要的中型铜矿床之一,也是砂砾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段康滇地轴东缘的会理中生代断陷盆地的南西侧。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大铜厂铜矿现有资料和本次工作成果,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在重点分析大铜厂铜矿含矿岩性、矿石组构、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关键控矿因素及成矿物质来源的基础上,讨论总结了大铜厂铜矿的矿床成因并对盆地内的找矿远景进行了评价。大铜厂铜矿床赋存于晚白垩世小坝组下段地层中,赋矿岩性以砂岩、砾岩为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与围岩呈渐变整合接触,层控特征明显;矿石矿物成分以铜的硫化物为主,次有铜的氧化物。通过对大铜厂铜矿床赋矿围岩和矿石的矿物组成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发现矿石和围岩具有相同的矿物组成和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矿石和围岩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及特征参数的变化范围基本一致,说明矿石和围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或密切的成因联系;对其中的环境指示性元素和参数的分析显示成矿主要发生在弱还原的环境下,成矿过程中伴随有稀土等元素的迁移。同时结合矿床硫同位素、铅同位素的特征,显示成矿主要发生在成岩后的改造期。对物源区的分析表明,成矿物质直接来源于含矿岩系本身,远端矿源层为盆地周围含铜较高的岩浆岩和老地层,以盆地北西侧摩挲营花岗岩体和西侧龙帚山玄武岩体为主要来源。大铜厂铜矿床的矿体产于南北向青蛙甲背斜东翼岩层产状缓倾斜地段或岩层由陡变缓的衔接部位的砾岩、砂岩中,储矿砂体以河流边滩相为主,具有含杂基少、分选性好、渗透率高的特点。成矿主要受地下水的控制,一方面,由于膏岩层的存在,使地下水中富含盐类,有利于铜质以络合物的形式溶解在水中并随地下水一同运移;另一方面,地下潜水面附近的氧化还原过渡带实际上是一个有利于铜质还原沉淀的地球化学障壁带,当以络合物形式存在铜质随地下水迁移到以上有利于地下水缓慢定向流动的渗透性较好的岩层缓倾斜部位时,即在此障壁带被还原成铜的硫化物沉淀下来而逐渐形成铜的工业矿体。综合研究表明,大铜厂铜矿床为受地下水控制的沉积-改造成因砂砾岩型铜矿床,其成矿模式可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矿源层形成阶段、铜质活化迁移阶段、储矿砂体就位阶段和富集成矿阶段。通过本文研究显示,对会理中生代断陷盆地内具体部位的找矿远景分析应注意考虑其所处空间位置、地下水流向、储矿砂体性质和岩层产状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