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奠基时期,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儿童教育体系已经初具雏形。本文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主要从文化知识教育、行为规范与道德教育、专业技能与生产生活技能教育三个方面对秦汉儿童教育进行探究。秦汉儿童的文化教育通常要经历基础文化教育和进阶文化教育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所学以识字习字、计数算数为主,亦涉及时间、方位等方面的知识。第二阶段所学因各时期文教政策变化而有所不同。总的来说,秦代儿童主要学习律令之学,汉代儿童以经学为重点学习内容。除此之外,儿童中也有修习黄老、历算、文辞、兵学等学问者。教育场所上,秦汉儿童多在家庭和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家庭教育和官学教育主要面向社会中上层儿童且办学规模小;私学教育不限出身、办学规模相对较大,在秦汉儿童文化教育领域的作用至关重要。对比而言,能够接受文化教育的平民儿童在数量和比例上皆大幅少于社会中上阶层儿童,但也有一部分出身寒微的平民儿童通过教育改换阶层。另一方面,秦汉男童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多于女童,在学习场所上亦不受限制。女童的受教育场所被限定于家庭内部,在修习妇业之余方能学习文化知识。此种教育内部的性别差异加剧了男女之别和内外之防,使得男女有别的儒家观念进一步固化。秦汉儿童行为规范教育可分为仪节教育和立身处世教育两部分,具体施行何种教育受到时代背景、时代主流价值观念、教育主导者人生经历及社会地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道德教育方面,秦汉两代道德内涵不一。要言之,秦人奉行法家道德,汉人推崇儒家道德。但秦代统治者也强调贵贱分明、父慈子孝和男女有别的道德观念,带有一定儒家色彩。两汉儿童道德教育以儒家伦理纲常为中心内容,主要表现在推行孝道教育和女教两方面。汉代统治者将家庭人伦道德层面的“孝”与国家政治道德层面的“忠”联系起来,在对儿童进行孝亲教育的同时融入忠君教育。就女教而言,秦汉两代要求女童柔弱顺从、专一贞洁的道德教育始终如一,对女童的道德规训不断加深并最终被女性内化。行为规范教育与道德教育两者在秦汉儿童教育领域密不可分,教育者常在行为规范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此方面教育存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化两种途径。家庭教育的对象多为中上阶层儿童,内容兼及行为规范与伦理道德。社会教化覆盖所有阶层儿童,内容主要是道德教化。秦汉专业技能教育涵盖学室教育、医药教育、卜筮教育等多个方面。学室教育是秦汉政府培养行政人才的专门教育,通常持续三年时间。在此期间,学佴担任学室的管理者和授课教师。学童在学室内要进一步接受识字教育和数学教育,同时分史、卜、祝三个专业学习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考试和实习考察后方能授予相应职位。秦汉学室在教育内容上似乎各有侧重,秦之学室偏重数算教育,汉之学室则更重视文字文书教育。学习医药、卜筮等技能的儿童或从家传、或从师传,学成后一般也会从事相关职业。多数平民儿童出于谋生需求学习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技能。这类教育主要由家中长辈传授给儿童,儿童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但也存在设学教导生产生活技能的情况。考察秦汉时期的儿童教育,可以发现政府在其中的巨大影响力,其主要目的在于选拔统治人才和施加教化。在这两方面,两代教育形式不一,内容和标准也有所差异,但教育意图是大体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