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之恋》是1840年德国作曲家舒曼从诗人海涅的《诗歌集》中选取十六首诗歌所作的一部讲述爱情故事的声乐套曲。这十六首歌曲内容上相互联系,音乐方面既统一,又有变化,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诗人之恋》是德国乃至整个西方的音乐史上,非常重要代表形式——艺术歌曲(Lied),它也是舒曼作品中的巅峰之作。中国古人曾这样表述不同情感表达方式的关系“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艺术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对情感表达方式的探索。在众多的途径中,语言或肢体的行为是最直接表达。其中,诗歌又是艺术化的口头表演1,对语言有特殊的要求。同时融合诗词、声乐与器乐演奏为一体的表演形式,则是艺术综合性的体现。这三者之间各有自身的独特性,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全方位的情感表达。任何民族的文学史,都会经历语言的艺术化过程。诗歌与音乐,一直是共生的,无论哪种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情感。诗歌是歌咏性的,它善于抒情,更长于叙事;音乐,包括人声和器乐,与诗歌相比,更长于抒情。两者相辅相成,互不可分。在这部声乐套曲中,大多数作品的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的演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基于这种特点,本论文主要围绕《诗人之恋》中的诗、歌、乐的互动关系,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是对《诗人之恋》中的诗歌原型《诗歌集》的音乐性解析;其次是就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中词与曲的融合及情感表达手段进行了具体分析。最终笔者是想通过对诗、歌、乐这三者之间关系的探讨,阐述无论是通过语言、演唱还是演奏,它们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艺术歌曲这部集诗歌、声乐艺术与器乐演奏为-体的综合表现形式,是具有“殊途同归”的效果。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要达到完美的演绎还需要钢琴演奏者和演唱者之间高度配合与默契。因此,我在对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研究过程中,不是只注重对音乐本体的分析,同时将音乐性(器乐与声乐)的分析与诗歌的研究置于同等的重要地位。最后,德国艺术歌曲是包含了丰富音乐内涵和文学内容的音乐体裁。舒曼的《诗人之恋》是包含了丰富的表演形式艺术体裁。笔者认为,鉴于这种艺术特性,展开对这种综合艺术全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对声乐演唱或钢琴与声乐的合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