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信息需求不断加大,基层农村的信息需求特点、来源、渠道、获取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日益分散生产的科技信息需求,造成了农民的“信息贫困”和科技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现象,制约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信息服务,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条件。近年来,各地出现了众多形式各异的适合地方特色的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对这些模式开展研究,可以为建立适合市场经济条件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解决新形势下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有效途径,也能为同类地区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提供借鉴,开创农村信息服务的新局面。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个案法等研究方法,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对其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进行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机制是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主体开展服务活动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和实现途径。主要包括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手段、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以不确定性理论、价值链理论、需求理论、传播模式理论为理论基础。(2)东营市以体制创新来突破科技信息进村入户难的瓶颈,通过成立民办科技服务组织东营市农业科技信息协会,构建“总部+使者+会员”服务模式,优化传播手段,形成了“以农业科技信息协会为龙头,以广大农民会员为主体,以百姓科技使者为纽带,以百名专家咨询系统为支撑”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新格局。(3)东营市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为扁平式组织结构,形式简捷,内容实用,减少了运行成本;固定了服务对象,提高了信息服务的稳定性、持续性、针对性和时效性。(4)东营市农业科技信息其服务模式非常适合当地的发展,基本能满足当前农民的信息需求,服务机制运作具备了一定的可持续性,但可持续能力不是很强。(5)东营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机制还存在传播渠道相对单一、信息服务内容不够丰富、缺乏现代经营与管理理念等问题,影响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长效运行。(6)东营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要实现长效运行,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民办公助,资源整合、系统集成”的指导方针。建立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同享,多方共赢的利益集合体,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激活服务机制,这是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得以长效运行的关键。(7)要实现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长效运行,必须在政府推动、投入机制、教育培训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