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文体风格和鲜明的语言特色。作为一名俄裔作家,他在1940年移民美国后开始用英文进行文学创作,并在此后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散文,被美国文学评论界公认为是最出色的美国作家之一。不过,真正为纳博科夫赢得广泛声誉的,还是他于五十年代完成的长篇小说《洛丽塔》。《洛丽塔》最令人叹服的成就之一就是,作为一个移民作家的纳博科夫比大多数土生土长的美国作家更逼真地创造了美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但这种逼真感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背景,并没有给小说中人物亨伯特的欲望世界赋予任何社会学意义上的现实感。纳博科夫始终是一个醉心于操纵幻觉的魔术师,在他的笔下,亨伯特和洛丽塔都披上了亦真亦幻的色彩。和纳博科夫小说中的许多人物一样,亨伯特是一个外表掩盖下的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家。他天性敏感,想象力丰富,但近于偏执。他在小说中曾引用一位诗人的话说,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种义务,而我们则必须赋予灵魂以美感。当然,在《洛丽塔》中,这种所谓的美感既有艺术华丽的诗意,也充满了堕落者残酷的罪恶。作为他的欲望对象,洛丽塔只不过是亨伯特意识的产物,是他异想天开地企图从外部的现实和时间中抢夺出来的一个幻想。然而洛丽塔并非如此简单。尽管亨伯特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有意过滤掉了洛丽塔的部分话语,她在小说中零散的言语仍然让我们感受到她的心中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个秘密花园。亨伯特只能够限制她的身体,却无法控制她的内心。小说中的洛丽塔具有她作为个体的独立存在。因此,从亨伯特叙述的角度来看,洛丽塔是他的猎物,而从人物聚焦的角度来看,亨伯特是洛丽塔的囚犯。他既是被洛丽塔所谓性感少女的魅力所囚禁,更是被他自己精神幻觉的枷锁所扼杀。《洛丽塔》采用第一人称回忆录方式进行叙述。然而,作者并没有单纯地沿袭回忆录普遍采用的叙述方式,而是另辟蹊径,运用了多种叙述方式和聚焦角度,构成了多层次的叙述和聚焦。米克·巴尔曾对聚焦和叙述层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在分析《洛丽塔》叙述和聚焦层次的基础上,揭示其叙事效果,并指出洛丽塔身份的双重性,即,她一方面具有作为亨伯特幻觉的产物的依附性,同时又具有作为个体的独立性。通过对聚焦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一层次的聚焦者是叙述者亨伯特,第二层次的聚焦者是被回忆的人物亨伯特,而唯独洛丽塔的视角缺失了。这种叙事手段有利于叙述者将洛丽塔置于被聚焦的地位,强调她是叙述者幻觉的产物,使洛丽塔的独立身份变得模糊。这部作品的叙述层次非常清晰,第一层次的叙述者是入狱后的亨伯特,他同时也是小说中的主要叙述者,所有的事件和话语都必须通过他的叙述才能得以表现出来。而洛丽塔的言语因处于第二层次而受到亨伯特的控制,小说中洛丽塔的直接引语为数不多,更常见的是亨伯特对其话语的有意改动和压制。聚焦和叙述的层次表明,一方面,洛丽塔是亨伯特镜头中被捕获的猎物和叙述中沉默的配角;另一方面,洛丽塔作为个体的独立身份是不可能被完全抹杀掉的,而亨伯特的悲剧正是源自他对洛丽塔独立性的逃避和对自身幻觉的沉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