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来,中国证券市场尽管取得快速发展,但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市场泡沫、暴涨暴跌、股票投机、违规行为等市场异常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以往被大家所奉为圭臬的“市场是万能的”“人是无限理性的”的观点无法解释这些异象,于是大批学者开始从人的心理行为等角度来重新诠释新兴市场,并不再囿于完全理性的假设。在证券市场中,监管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监管者作为个体自然是“有限理性”的,其在监管过程中自然会出现一些非理性行为,比如心理账户、沉没成本、回忆陷阱等等,从而干扰了其在监管过程中正常的决策行为,导致证券市场的波动。因此,从行为金融的角度研究监管者的非理性行为,保证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文所选取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证券监管市场中的监管者,这是作为被研究的对象,是实验组,另一个是普通金融机构的一般管理者,作为对照组,从心理账户、沉没成本、框架效应这三个非理性行为偏差角度,采用传统心理学中常采用的实验的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来探究这三种偏差在监管者和一般管理者身上是否存在,以及他们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后续对三个偏差之间的关联性也做了一系列分析。 论文所采用的统计软件是最常见的Excel和IBM SPSS Statistics21这两种,对问卷收集上来的数据用Excel进行分类归纳整理,用spss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通过卡方检验来检测不同类别的管理者在这三种偏差上的差异性,并用行2*2列联表的卡方检验,最后用到简单聚类分析,在聚类分析的过程中依然是采用了交叉列连的卡方检验,用统计软件专业探索监管者的心理账户、沉没成本、框架效应这三种偏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可能存在的关联性。 论文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证券监管者和一般管理者确实存在着心理账户、沉没成本和框架效应这三种偏差,而卡方检验的p值结果表示这两类管理者没有显著差异性,而且这三个偏差之间也并无显著关联性,但通过聚类发现监管者的年龄和职级以及性别分布决定了这三种行为偏差出现的程度,年轻男性以及职级较低的监管者由于经验不足、自制力不够以及风险偏爱等原因会较女性群体及年长的高层监管者更易出现这些行为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