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概念,于2016年先后公布两批共500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域旅游景区交通的特点是居民和游客共享区域交通,与传统旅游城市的交通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交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域景区的居民和游客都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但是,交通对于大气污染的贡献度很高,不恰当的交通行为会使全域景区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游客降低赴目的地旅游的意愿,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无法达成以全域景区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全域景区面临公众的基本交通需求与交通工具排放影响生态环境的矛盾。笔者选取了崇明作为案例。崇明已经申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当前还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对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都很高,具有典型性。笔者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综述法证明了交通对全域景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研究了崇明交通的现状、绿色交通的管理措施以及成效,再运用实地调研、文献综述等方法,分别从体制层面的理念目标、部门设置、技术手段、保障体制和公众参与以及机制实施的慢行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私家车管理、宏观交通环境以及道路基础设施的管理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可以运用绿色交通的理论解决,同时满足公众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绿色交通既是一个宏观的理念,又是可以通过分解而具体实施的目标。但是,公共管理部门由于理念欠缺、目标偏离、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阻碍了绿色交通的实施,降低了管理的成效。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新加坡、香港和南京生态科技岛绿色交通管理的案例,结合公共管理的理论提出解决的对策。本文依据对外交通以快为主突出便捷性体现较为短期公共利益、内部交通快慢结合以慢为主突出生态保护体现较为长期公共利益的总体原则,运用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失灵、公共定价、管制、庇古税、科斯定理等公共管理和公共经济学理论,在体制层面围绕转变政府观念、分解公共目标和满足公共利益等目标,提出了树立绿色交通理念目标、统一管理权责、提高技术水平、优化法治环境以及政府形象塑造等建议,在机制运行过程中旨在纠正市场失灵,围绕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宏观调控的职能,提出了完善慢行交通、健全公共交通体系、运用管制和公共政策调节公众偏好、发挥基础设施引导作用等建议,并结合国内外各种实证案例进行论证,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尽管全域景区刚开始起步,尚无成熟案例,但一些与绿色交通管理相关的措施在国内外有先例可循,本文在对策中也结合相关案例加以证明,以此作为借鉴和启发。本文的价值是当前学术界从公共管理和政府职能的角度对全域景区和绿色交通开展研究的较少,不足之处在于全域景区的概念提出不到两年,实证分析的数据和案例来源有限,无法量化对策在全域景区内的实施效果,因此以定性为主,定量内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