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andtl-Ishlinskii模型的智能结构迟滞补偿与自适应控制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众多交通工具在车身结构设计中选用智能结构来提升结构性能。智能结构诞生于信息科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的相互渗透中,除了拥有同一般结构一样的承载能力外,还能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响应,具有精度高、响应快、分辨率高、体积小等特点,同时拥有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等功能。同时,智能结构的迟滞特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迟滞特性不但影响系统的输出精度,甚至威胁系统的稳定性。为了更好地使智能结构应用于解决汽车车身板结构振动的问题上,本文对智能悬臂梁系统的自由振动做深入研究,提出一种自适应复合控制策略实现迟滞补偿和振动控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在对智能悬臂梁迟滞建模中,通过分析迟滞现象产生的原因,基于遗传算法,辨识Bouc-Wen模型参数,得到智能结构的的迟滞模型。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Bouc-Wen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智能悬臂梁的迟滞特性,并且误差小,精度高,可以用于模拟智能悬臂梁。在智能结构自适应复合控制设计工作中,首先自适应复合控制前馈环节采用的自应适PI(Prandtl-Ishlinskii)逆控制,通过在线实时辨识智能结构PI(Prandtl-Ishlinskii)正模型来模拟智能悬臂梁的迟滞特性,基于智能悬臂梁PI正模型得出PI逆模型,PI逆模型施加在控制系统的前馈回路用于补偿智能悬臂梁的迟滞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自适应PI逆控制下,智能悬臂梁输出响应可以精确跟踪期望信号,迟滞特性得到有效的补偿迟滞。其次,自适应复合控制反馈环节采用的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策略,利用最小二乘法辨识ARMAX模型得到模型参数,基于这些模型参数在线实时设计最小方差控制律,实现对智能悬臂结构的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最后,基于PI逆控制和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理论,设计一种由前馈PI逆控制和反馈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构成的复合控制策略,利用开环和闭环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对智能悬臂梁进行迟滞补偿和振动控制。基于Bouc-Wen迟滞模型和智能结构的自适应复合控制理论研究,运用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验证了自适应复合控制策略对智能悬臂梁振动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仿真与实验结果一致表明:相比于无迟滞补偿情况,加入PI逆控制后,有迟滞补偿的控制系统对智能结构的自由振动控制效果更佳。
其他文献
复杂系统具有非平稳性与随机性等特点,近年来,由复杂系统生成的时间序列广受关注。熵作为传递复杂系统信息的主要手段已经被大量提出,如置换熵、近似熵、Jensen-Shannon散度、Kullback-Leibler散度等等,这些熵都是由信息熵演化而来。本文主要是对这些不同类型的熵进行改进,从多个方面探究熵理论的应用,从而进行金融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共提出了四种方法来研究时间序列的复杂性。第一种方法是将置
应力-强度模型在机械装置或电器元件的可靠性评估中应用广泛,其中,应力定义为引起元件或装置失效的载荷,强度定义为元件或装置在承受外部载荷时能满意地完成规定任务而没有失
基于位置信息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导航、救援以及定位追踪等领域。由于室内环境复杂易变,无法很好感知卫星信号,GPS定位难以满足人们的定
从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保险公司成立至今,保险业飞速发展.如今的保险业已覆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AIG(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Inc.)是一个全球领先的保险组织,AIG于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企业要想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屹立不倒,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企业办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使用谱方法来研究一类一维空间周期型的Cahn-Hilliard方程的数值近似求解:其中T:= 1R/Z是一维torus环,ε是空间尺度参数,W是平滑势能,本文中我们取W为双
目的:研制ICU护士对有创机械通气撤机指征的知信行问卷,将其应用于贵州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及其他医院的ICU护士进行问卷信效度的检验,并调查贵州省多家综合医院的ICU护士撤机知信行的现况及分析其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医院管理者发现其中的问题,制定和实施相关教育和培训措施以改善ICU护士对撤机的掌握现状提供相应参考。方法:第一部分:2018.07~2018.10以知识-信念或态度-行为模式为理论框架,在
随着国家进步,科学发展,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产品的追求,演艺装备智能化控制成为发展趋势。舞台设备控制技术虽然已经相对成熟,但是仍然存在诸如舞台装备种类多,布线复杂度高,控
随着微电子封装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改善并提高焊点的可靠性成为对焊料研究的重点,因此研究互连界面的脆性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微观组织和界面反应等对研究焊点可靠性有着重要
近年来,随着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等诸多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实时嵌入式系统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现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也日益复杂,传统基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