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人们的生存困境——存在主义视角下的舍伍德·安德森《小镇畸人》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888t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作为美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安德森的《小镇畸人》被誉为将心理学和美国异化寓言融合为一部经典的小说集,后继者像福克纳和海明威等深受其影响。这部小说包含了二十五篇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小故事,故事中描述了畸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其荒诞行为。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遭受工业革命冲击的小镇,小镇“畸人们”的行为举止深刻地反映了在美国社会变更时期的底层人们的生存状态。存在主义哲学与该小说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小说表现出人们未能适应社会变化而被畸形的痛苦状态,反映出人们对自由,爱和理解的渴望与追求。本文通过存在主义视角深入分析作品中人类的生存困境:荒诞的外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精神痛苦,以及在逆境中的人们通过自由选择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本论文分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引言是作者舍伍德·安德森及《小镇畸人》的简要介绍以及该作品国内外研究综述。正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论述了萨特的主要理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以及这些理论在《小镇畸人》中的思想表现。第二章分析该作品中“教师”,“哲学家”,“上帝的力量”中畸人们生存状态的荒谬性。第三章选取“母亲”,“屈服”,“手”中的主人公,解读各自人生痛苦的根源。第四章探讨了畸人们通过自由选择追寻各自的人生道路。结论阐述了安德森小说中体现的存在主义主题,以及该作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的基本观点以韩礼德和哈桑有关衔接的论述为基础。在《英语的衔接》(HallidayandHasan,1976)一书中,他们认为语篇组织是结合各个衔接手段的抽象概念,每一个衔接点被称为衔接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它以其独特的凝练形式传达美的信息。诗歌翻译是属于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它是用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美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的时候能像原读者读解
这篇论文主要阐述威廉·华兹华斯的自然伦理观,同时对其诗歌进行分析,尤其是长诗《序曲》。作为一位自然诗人,华兹华斯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自然的崇尚和赞美。 整篇论文分六
本文运用了后殖民理论,尤其采用了霍米·巴巴的“文化杂交”理论。借此理论,并以《喜福会》中两代女性的身份问题为模板,着重探讨了美国华裔第一代以及第二代女性移民的身份困惑
现代社会知识与日俱增,信息不断更新,学习者需要有自学能力才能适应。本文将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系统阐述,对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过
几千年来,幽默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使用幽默是人类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行为。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塞西多到康德、休谟、弗洛伊德和伯格森,一直以来学者们都在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