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适应性指的是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个体能够根据周围环境、事物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并且能够将这种状态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克服因变化所产生困难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残疾人就能够更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在实际情况中,一方面由于残疾人自身存在的身体缺陷致使有些残疾人难以接纳和适应自己,自卑心理比较强烈。同时,这些缺陷所带来的功能性障碍还会导致残疾人在现实中遇到各种困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周围环境对残疾人产生的一些消极的负作用,例如:有些社会成员对残疾人群体的歧视造成残疾人难以就业、受教育权利遭到剥夺等等,这使得残疾人的适应性比正常人更难,与正常人的适应性包含的内容也可能存在区别。但是,在当前关于适应性的研究中,并没有涉及专门的残疾人适应性的研究。我们无法确切知道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哪个方面适应不良,这对我们进一步开展残疾人的工作有很大的阻碍。因此,为了明确残疾人适应性特点,提高残疾人适应社会的能力,编制残疾人使用的适应性量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使用半开放式问卷编制初始量表,包含37个项目。并且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家等方法对量表项目进行剔除和完善,最后形成《残疾人适应性量表》共30个项目,并对残疾人适应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解释。通过研究,结果表明:(1)残疾人适应性可以划分为5个维度:它们分别是残疾人自我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职业适应性、环境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经过检验,残疾人适应性量表分量表的a系数范围是0.745-0.92,全量表的a系数为0.974。本量表有较高的信度。量表的内容效度良好,构想效度中提取的五因子累计解释的方差比例为:71.06%;(2)残疾人适应性总体情况一般,同时存在性别、残障时间、工作时间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具体表现为:男性的适应性优于女性;残疾人适应性在残障和工作时间呈倒U型增长,随着时间的增加,残疾人适应性越强,在10-15年的时候达到顶峰,其后适应性慢慢下降;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越高,残疾人的适应性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