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文体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关散文教学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但不可否认的是,散文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散文文体特征的认识不够深刻,即在教学中没有足够重视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阅读教学,文体意识很重要,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不能悬在文体之上泛泛而谈。与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比较而言,散文文体表现形式更灵活,内容更自我,意蕴更深邃。提高散文教学效率,首先要对散文文体特征有清晰的认识和恰切的把握,散文教学应该是在散文文体特征的宏观关照下的微观剖析。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很多研究者已经关注到散文文体特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策略。本论文也是基于散文文体特征的启发,但主要思考方向是在散文文体特征的关照下,读者在阅读散文时可能存在的疑难之处,笔者称之为“阅读空白”现象。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将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与散文教学研究相结合,本论文中提出的“阅读空白”这一概念,也是在散文教学情境下,对接受美学理论中的“空白”概念的一种“借用”和“活用”。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同时又是一种极具个人色彩的行为活动,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的行为和可能出现的阅读现象影响着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指出文本存在“空白与不确定性”,“召唤”着读者的阅读活动,这是从文本本身角度所进行的思考。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不对称交流,这种不对称交流就造成空白现象的出现,因而阅读空白现象的产生是在文本本身空白与读者自身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具体到教学情境中,作为读者的学生是教学活动关注的主体,因此我们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洞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现象和行为。散文是带有强烈主观情感色彩的文体,具有主体抒情性、艺术感觉性、结构自由灵活等特点,是作者表现主体意识和情感的载体。作者的主观情感通过选取符合其主体抒情需要的人或物来体现。由于每个人的情感和审美体验都是个体独一无二的,作为个体之外的其他读者在面对主观色彩强烈的文本时,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阅读空白”,具体到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散文时,由于自己的阅读经验以及生活经验、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学生可能对作者在文本中极富个人化的言说对象(景物或人物)存在“疑点”或者不甚理解,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的。本论文拟把“阅读空白”概念置于散文教学的情境之中,立足于散文教学的实际,具体结合散文文体本身的独特之处,强化文体意识,探讨在散文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阅读空白现象,尤其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探究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哪些阅读空白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反思和探索散文教学,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策略,以期以一种新的视角为散文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方向。论文第一部分对“阅读空白”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进行阐释和界定;论文第二部分将散文文体特征和与之相应的可能由此产生的“阅读空白”现象进行阐释;论文第三部分是结合散文阅读空白现象的启示,将其纳入到散文教学情境中,具体探讨填补阅读空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方法的选择兼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求对散文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论文第四部分对散文教学中填补阅读空白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使研究更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