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大海与撒丁岛》的生态主义解读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极具创造力的文学大师,D.H.劳伦斯(Day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一生著作颇丰,创作了大量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及文学评论等。他的思想和对两性关系的大胆描写使其成为无数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众多学者从性爱观、女性主义思想等各个角度对其作品进行了解读。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把注意力投向了他的小说,而其游记却较少地受到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当今,对于劳伦斯生态思想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而,本文尝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其最著名的游记《大海与撒丁岛》。   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就是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关注人类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在反思与批判中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劳伦斯在这部游记中充分表达了他对于大自然的深沉之爱以及他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渴望。本论文在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大海与撒丁岛》进行解读,指出探讨《大海与撒丁岛》中所蕴含的深层生态内涵,对于发掘劳伦斯超前的生态哲思,唤起读者的生态意识,从而建造一个和谐的生态家园有重要意义。   论文运用鲁枢元先生的生态批评三分法,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三层关系入手解读作品中所蕴含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思想。劳伦斯认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不和谐关系是导致当今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只有重返自然,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一种物质简朴,精神丰富的自然生活观,并且回归人的“内部自然”,建立人类的精神栖息地,人类才能获得活力,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此外,论文还从生活环境、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三个方面探讨了促成劳伦斯生态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指出环境对其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其他文献
图式理论认为,人头脑中的知识被组织起来,形成相关的模式,而这些模式则是由一个人以往的经验构成的。图式被理解为是背景知识在人记忆中储存和呈现的方式。它更象是已知信息
学位
在教师职业认同研究领域中,多数研究聚焦公办教育系统的在职教师。随着近几年课外辅导产业的兴起,关于辅导机构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亟待开展。本文采用质性个案研究方法,深入
《菊花》是斯坦贝克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内涵丰富,蕴含着深邃的思想。此小说女主人公伊莉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吸引了众多批评家的注意。   本论文试着通过分析文本,从
随着中外影视作品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被引入国内。国外的情景喜剧,尤其是美国的情景喜剧更是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国内对于情景喜剧的配音翻译
19世纪末的美国久静思动,暗涛汹涌。女性作家们为争取平等权利与地位而奋起抗争,凯特·肖班是当时女性作家中呼唤平等自由的典型代表。她的作品展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叙事视角
论文主要从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等理论出发,对于《螺丝在拧紧》中年轻家庭女教师所见到前男仆(Mr.(quint)和前任女教师(biss Jassel)到底是真实存在还是她的臆想进行深入分析。
学位
语言模糊性一直是语言学界致力研究的课题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很多研究者仅仅集中在基本的模糊理论研究上。有的从语义学、认知学的角度对其展开研究;也有的从修辞角度展开研究
这篇论文主要研究英国作家福斯特约代表作《印度之行》的主题。福斯特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透过这些关系所折射出来的冲突、隔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福斯特小说的基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