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理条件下CSPGs变化及和厚朴酚实验性治疗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大脑记忆及认知系统功能受损为主的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学特征包括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以及神经元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的神经纤维缠结,但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神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丰富,参与机体内中枢系统发育的分布与调节,对神经系统网络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s)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聚糖,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以及CNS损伤的病理反应和生化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厚朴酚在医学上广泛地应用于抗菌、抗炎等领域,对中枢神经系统亦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体外研究显示其对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实验探究在AD病理条件下Aβ分别与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和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的相关性,以及给予和厚朴酚对APPswe小鼠前额叶皮质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和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水平的影响,探讨和厚朴酚可能的AD治疗作用,为和厚朴酚治疗AD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方法:1.分别利用免疫组化法(IHC)和免疫荧光法(IF)检测APPswe转基因AD小鼠前额叶皮质(PFC)中β淀粉样蛋白与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活化标志物GFAP和Iba-1的表达相关性;2.取APPswe转基因12月龄小鼠,利用IHC和IF检测在AD病理条件下,中药提取物和厚朴酚对神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3.利用IHC检测APPswe转基因小鼠PFC中β-淀粉样蛋白与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Aggrecan、Neurocan和Versican的表达相关性;4.取12月龄APPswe转基因小鼠,利用IHC检测在AD病理条件下,和厚朴酚对PFC中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Aggrecan、Neurocan和Versican表达的影响。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2月龄APPswe小鼠PFC中Aβ水平高,则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Iba-1信号水平也较高;反之,Aβ水平低,GFAP和Iba-1的表达水平也较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β水平与GFAP(R=0.6677,P<0.05)和Iba-1(R=0.8257,P<0.05)的水平呈正相关,且与GFAP相比,Iba-1显示出与Aβ水平更高的表达相关性。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免疫荧光双标法结果亦表明小鼠PFC中较大的Aβ斑块所在区域GFAP或Iba-1荧光信号强度及范围亦大于较小的Aβ斑块所在区域GFAP或Iba-1荧光信号强度。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小鼠相比,治疗组小鼠PFC中的Aβ、GFAP和Iba-1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Aβ、GFAP和Iba-1的降低在给药后7 d最为明显,表明APPswe小鼠在给药早期和厚朴酚的治疗效果就可达到最佳状态;Aβ在给药7 d后再观察7天,斑块减少的程度要低于给药7 d后的效果,高于给药14 d后的效果,说明和厚朴酚对Aβ的治疗作用在初期达到高峰,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增加药效逐渐减弱;GFAP和Iba-1在给药7 d后再观察7 d和给药14 d后的水平均低于给药7 d。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给药7 d、给药7 d后再观察7 d和给药14 d后,Appswe小鼠前额叶皮质中Aβ荧光信号均显著下降,同时伴有GFAP和Iba-1信号的减弱。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2月龄APPswe小鼠前额叶皮质中,Aβ水平高,则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Aggrecan、Neurocan和Versican的表达相关性信号水平也较高;当Aβ水平较低,Aggrecan、Neurocan和Versican的表达水平也较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β水平与Aggrecan(R=0.7,P<0.05)、Neurocan(R=0.8,P<0.05)和Versican(R=0.69,P<0.05)的水平呈正相关,并且与Aggrecan和Versican相比,Neurocan显示出与Aβ水平更高的表达相关性。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与溶剂对照相比,给予和厚朴酚后APPswe小鼠PFC中Aggrecan、Neurocan和Versican蛋白表达水平均存在降低的趋势;连续给药7 d组和连续给药14 d组,Aggrecan减少的程度要优于给药7 d后再观察7 d组;连续给药7 d,Neurocan下降最为显著,其次是连续给药14 d组,给药7 d再观察7 d组斑块下降程度最弱;连续给药14d组Versican下降程度最高,连续给药7 d组低于连续给药7 d组再观察7 d组和连续给药14 d组。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1.在AD发展过程中,伴随着Aβ斑块大小的变化,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和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也随之改变,且呈现正相关性,表明AD病理条件下,Aβ形成在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和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2.和厚朴酚可降低AD病理条件下增生活化的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和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表达水平,进一步提示和厚朴酚可能对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使用二代基因测序的方式检测MPN患者JAK2、CALR及MPL等驱动基因和ASXL1、TET2、TP53等非驱动基因突变分布情况,得出基因突变状态与MPN疾病表型、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的联系,辅助完成MPN的精准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估等。方法:使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历系统、检验报告系统、影像及图文报告系统获取包括详细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及病理检查结果等临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粘膜的上皮癌,在东亚和东南亚尤为流行。据报道,中国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3例/10万人,五年总生存率为61%。EB病毒已被证实为NPC的主要的致病因子,因此有效的EBV人群筛查在早期NPC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使用PCR分析血浆EBV DNA被认为是检测EBV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其检查结果在实验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最近,抗EBV抗体的血清学
目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利钠肽受体3(NPR3)基因在髓母细胞瘤(MB)患儿中的表达,分析NPR3相对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特点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探讨NPR3可否作为临床指导MB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标志物,为以后重新定义MB预后危险分层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纳入于2017年4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并术后病理证实为MB的患儿病例。收集纳入的
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居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十三位。目前膀胱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膀胱镜病理活检,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膀胱癌具有易复发和进展的风险。因此我们通过研究SMARCC1基因在膀胱癌中的异常表达、临床意义及生物学功能,进一步了解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30例膀胱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
背景: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显示,乳腺癌新发病例超过226万例,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的第一大癌症。目前,手术切除仍是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方式,辅以新辅助治疗或放化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预后。但作为体表肿瘤,乳腺癌复发转移是患者因癌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和亟待攻克的难题。在不同分子分型中,三阴性乳腺癌因其恶性程度高、侵袭转移能力强、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引起广泛的关注。另一方面,参与转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包括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高血糖、高血压)、胆固醇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20年十年间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91名原发性肝癌确诊患者的诊疗资料,包括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血糖、血压、生化检验结果、影像学及术后病理报告等。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来检验组间临床特征差异的显著性。
目的:使用meta分析对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RARC)及单纯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LRC)患者的临床疗效展开对比。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多个数据库中关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RARC)及单纯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LRC)的研究,包括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知网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01。使用NOS及Jaddad量表进行质量评
研究背景和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R-chop方案治疗后,60%的患者得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但仍有40%因肿瘤复发与耐药而最终死亡。同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临床治疗的异质性,所以深入研究难治性DLBCL的分子机制极其重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与LDH生化指标密切相关,而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且性格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根据其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激发潜能。慢热型多给他鼓励有些家长可能发现,自己的孩子每次身处新环境或接触新鲜事物时,表现并不兴奋,总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或接受。这类性格的孩子偏内向,属于慢热型。面对慢热型的孩子,建议家长要多给他们时间慢慢地适应,还要给他们更多鼓励、
期刊
目的:探索妊娠合并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疗方式及治疗对母婴预后影响,通过对本院的5例病例分析和该疾病的文献学习,能对该疾病的临床诊疗及管理办法优化具有积极作用。方法: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诊疗经过入手,回顾学习该院自199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另4例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对5例病例进行分析。并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妊娠合并白血病诊疗的相关文献,对涉及该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