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Conversations of Virtual World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话者的语言与说话者的身份是无法分离开来的。说话者语言的行为即说话者身份的行为。人们在用语言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构建自己的身份。身份的建构这一普遍现象已经成为语用学领域极具研究价值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们从各种角度开展了很多关于身份构建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尽管学者们为身份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从顺应论角度研究身份构建的文献并不多。总体而言,对身份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认知方法和语用方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身份构建从而整合两种方法。   本文总结了顺应论的主要观点;笔者提出了身份构建的顺应论模型并用虚拟世界收集的语料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在此模型中,身份构建是一个动态的选择和顺应过程。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会话参与者作者都有能力做出可协商的语言选择,与此同时,人们可以在大范围的变量中识别并激发语境相关成分力图达到语言选择和语境相关成分的顺应,这一顺应的目的在于实现身份构建的顺应。从理论上来讲,这项研究不仅丰富了有关身份构建的相关理论,而且深化了关于语言顺应性的相关语用学理论。从实用性来讲,本研究的研究成果为网民如何在虚拟世界构建身份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其他文献
对外语学习者而言,搭配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语言学习和外语教学的难点。因而,搭配在语言习得尤其是高级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中占重要地位。目前,关于这一方面
张爱玲(1920-1995)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少有的可以用中英双语写作与翻译的女作家,其创作与翻译几乎同步发生,相伴始终,而其中英自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她的晚年生涯
本文致力于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对人人网的互动性评论进行分析,并以成员资格分类分析对其身份建构的方式进行分析。   此次研究因其研究对象的相对新颖性,研究理论的相对匮乏性
批评性语篇分析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语言分析的新分支——批评语言学。批评性语篇分析研究者认为语篇是带有意识形态意义的语言选择的结果,所以他们致力于揭示隐含的意识
被动语态,作为英汉两种语言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语言现象,一直是外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之一。除此之外,它也是各语法流派讨论的热点之一。传统语法、系统功能语法和
冲突性话语或冲突话语是社会生活中普遍而又复杂的现象,频繁发生在人们的互动交际过程中。从广义上讲,它指的是交际双方或多方在观点,兴趣及愿望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发生的一种有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