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法国结构主义学家阿尔都塞在其长篇论文《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为电影意识形态批判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认为,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不是纯粹的艺术,它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所谓“意识形态”是指“表现了个体与其实际生存状况的想象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误识”基础之上。电影作为一种权利话语,代表着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政治宣传。作为电影中重要一支的西方电影同样遵循这一理论,西方电影中的“中国人”在这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西方电影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发达的科技、广泛的题材、鲜明的诉求、特殊的政治元素,在世界电影市场占有较大份额。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电影受众使西方电影能够触及到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层面的人,并向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我国也不例外。加之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设,从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西方电影越来越多,受到西方电影“熏陶”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的年青一代尤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方电影伴随着中国年青一代成长,可见西方电影对国内民众的影响不可小觑。西方电影中的“中国人”是西方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人物角色,无论在超级大片还是低成本、小制作的不知名电影中,我们也能够从中发现“中国人”的身影。这个特别的身影被西方国家赋予了意识形态内涵,因而成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表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如何看待西方电影中“中国人”;它包含了哪些意识形态内容;它的意识形态表现方式是什么;针对西方电影的意识形态“入侵”,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有利于我们认清西方电影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的真实面目,也有利于我国积极吸收国外利用电影宣传意识形态方面的优势,对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有所裨益。本文分为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第一章前言部分对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选题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进行论述,表明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首先西方电影和西方电影中的“中国人”的概念做了界定。对明确意识形态内涵之后引出本文理论基础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表明意识形态和电影之间的关系;再分析了西方电影中的“中国人”体现出的意识形态内容,意识形态在西方电影中的“中国人”中的表现方式;最后叙述意识形态对西方电影中的“中国人”的作用。第三章则论述通过分析西方电影中的“中国人”的意识形态性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总之,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世界主题的今天,意识形态斗争虽不如以前那样风起云涌,但是不可否认,意识形态斗争仍然存在,仍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电影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有力武器,西方电影中的“中国人”蕴含的意识形态性是我们研究西方国家电影意识形态的极为特殊的有效途径,对其意识形态性研究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建设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