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目前,在ACL移植物选择方面,胭肌腱移植有增加的趋势,而肌腱末端的固定是一个相对薄弱环节,特别在胫骨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亚洲人群肌腱相对较短,胫骨端往往存留于骨隧道内,跟腱移植或异体肌腱移植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简便易行的固定方法是通过缝线将肌腱末端固定于胫骨前面的螺钉上。肌腱末端的缝合方法有两种:垒球连续缝合法,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缝合固定直接影响到移植物的固定强度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理论上缝合针数越多越牢固,并已有越缝越多的倾向,但过多的缝合操作费时,更为严重的是过多的缝线会阻隔肌腱与骨道内壁的接触而影响愈合,德国海德堡ATOS医院Hans H Paessler教授展示过因缝线过多导致韧带-骨不愈合而翻修的病例。本研究对较为简便的Krackow(bilateral locking suture)缝合法就最少但足够的缝合针数进行了生物力学检测,试图找出最少的必要缝合针数,减少不必要的缝合和缝线裸露。异体肌腱具有来源广泛、选择性多、无须牺牲自体组织、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而被选择使用并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对肌腱移植的转归研究,国内外主要集中在自体肌腱与B-T-B的比较,尚无对自体与异体肌腱移植转归的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的比较研究,对肌腱组织转归的研究有利于临床康复计划的个体化制定,对确保自体、异体肌腱移植的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无论自体或异体肌腱,都要经历移植物细胞坏死、细胞长入、再血管化和胶原重塑,最终被小胶原纤维与受体成纤维细胞所形成的新韧带结构所取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加快这个整合过程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移植物的早期血管化是整个过程的关键。bFGF首先本身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增殖和内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VEGF的合成从而间接促进移植物的毛细血管长入和再血管化,将其与移植组织通过复合后可望加速移植物的早期成熟。异体韧带经深低温冷冻可破坏组织细胞MHC从而减低移植物的抗原性,但这种方法处理后移植物通常只能保存6个月,冻干法同样可降低抗原性,经处理后的韧带可保存2年并且运输方便,更容易商品化,在外源性补充活性因子后有望加速冻干肌腱的早期血管化,从而达到促进移植物早成熟的目的。本研究将bFGF复合于冻干肌腱,初步观察bFGF对移植物早期血管形成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