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884至1894年是中朝关系变动极为剧烈的时期,传统的宗藩关系面临着来自中朝宗藩关系内部的挑战、冲击与应变。1884年,开化党人发动“甲申政变”,欲废除与中国的朝贡关系,试图突破宗藩体制下对藩属国行为的规范,摆脱宗藩关系的束缚,追求独立自主。清政府面对朝鲜对宗藩关系愈演愈烈的冲击和挑战,积极谋划转变对朝政策,秉持“不沾不脱”的对朝指导原则,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改变了一向处理属国事务的方式,全面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84至1894年是中朝关系变动极为剧烈的时期,传统的宗藩关系面临着来自中朝宗藩关系内部的挑战、冲击与应变。1884年,开化党人发动“甲申政变”,欲废除与中国的朝贡关系,试图突破宗藩体制下对藩属国行为的规范,摆脱宗藩关系的束缚,追求独立自主。清政府面对朝鲜对宗藩关系愈演愈烈的冲击和挑战,积极谋划转变对朝政策,秉持“不沾不脱”的对朝指导原则,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改变了一向处理属国事务的方式,全面介入朝鲜事务之中,以遏制朝鲜愈益严重的背清自主行动,维护传统的中朝宗藩关系。中朝之间在“甲申政变”后关于维护宗主权与追求独立自主的博弈,使此时期的中朝宗藩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宗藩关系有所殊异。1884至1894年间中朝宗藩关系变动虽然对传统意义上的宗藩关系有所突破,但并未使中朝宗藩关系的根本属性发生实质性变化,中朝之间仍然保持着宗藩关系,宗藩双方名分仍未改变,即清政府仍然是朝鲜的宗主国,朝鲜仍然是清政府的藩属国。而变的只是朝鲜对于藩属国行为规范的突破——即朝鲜试图突破宗藩关系的束缚,谋求独立自主,以及宗主国清政府处理藩属国朝鲜事务方式的改变——即转变对朝政策,全面介入朝鲜事务之中。“甲申政变”后,清政府对朝政策的转变有其必然合理性。朝鲜对于清政府的东北国防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是固守边疆的重要藩篱;朝鲜作为硕果仅存的藩属国,其存亡是“宗藩体制”存在的象征,亦是“天朝上国”辉煌和荣耀的象征。在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实现独立和自主的趋势下,清政府对朝鲜谋求自主的行动加以钳制,这无疑与世界潮流所不符,并使中朝生隙,但中朝宗藩关系的解体与对朝政策的实施并无必然联系。而中朝宗藩关系的解体最终并不是从宗藩关系的内部突破的,而是通过外力来完成的。这一结果昭示了东方宗藩体制对抗西方国际法的必然结果、落后的封建制度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东西方不同文明碰撞的必然结果,作为局部的东方“世界”最终被卷入世界一体化的整体世界之中。
其他文献
大“疫”当前,面对全球快速蔓延的新冠疫情海量信息,中学生如何鉴别并选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及信息分享中亲子关系如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本研究旨在编制《中学生新冠疫情信息获取水平问卷》;了解中学生的疫情新冠疫情信息获取水平和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在两者之间发生怎么样的作用;建构三变量之间的测量模型关系;提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议方案。本研究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首次明确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了尽快实现这一总目标,实践需要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从宏观上看,乡村治理体系包括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乡村治理也是党领导下对农村各领域全面和综合治理。乡村治理及现代化
道德困境判断是个体运用道德准则或价值标准,在特定的情景下对特定目标的行为或事件进行道德评判和推论的过程。权力感作为影响道德困境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已有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的研究表明高权力感增加了人们的道义主义反应,有的研究则认为高权力感提高了个体的功利主义反应。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过程分离范式探究个体功利主义特质在权力感影响道德困境判断中的调节作用。采用个人权力感量表、牛津功利主义量表(OUS)和
冷战期间,美国社会处于特殊的萧条之下。在国内和国际政策的影响下,美国公民人人自危,深深地陷入了“红色恐怖”。E.L.多克特罗的《但以理书》深刻揭露了众多冷战时期的政治现实。多克特罗曾说过《但以理书》并不单纯是一本政治宣传小册子,而是兼美学与政治为一体的虚构小说。本文主要从文本出发,梳理小说中冷战政治、反战政治以及少数族裔政治的文本体现,最终回归于小说中的政治内涵。《但以理书》改编自罗森堡案,虚构了
地方立法解释是指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其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解释的活动。修订之后的《立法法》扩大了地方性立法的主体范围,地方立法解释需求也在增长,但地方立法解释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地方立法解释在实践中多以非规范他样态存在,如“函”“答复”“复函”等,而很少直接以“解释”的名义进行,形式规范的地方立法解释数量稀少。地方立法解释面临运行失序的问题,一方面是解释权的“流失”,如享有法规解释权主体内部
中等职业教育占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肩负着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伟大使命。从2014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强调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和加强产教融合。自此,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开展,但在产教融合的实施过程中达到的教学效果却不很理想,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研究将从产教融合的深度学习视角,对中职教育如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国家为提高生育率,继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三孩政策”实施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中小学女教师作为生育主要人群,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稳定的工作。但教师在工作与家庭之间能否协调分配?生育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什么因素影响了教师的生育意愿?了解中小学女教师的生育意愿,以
《导游业务》课程是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能培养中职学生的旅游职业素养和提升旅游服务技能,中职旅游院校应以培养知识与技能兼备的应用型导游人才为目标。但目前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课堂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为主,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好奇心,对旅游专业相关的技能和素养兴趣减弱,不利于培养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任务驱动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戴·赫·劳伦斯(1885-1930)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不仅书写了人际关系的异化和人类道德观的扭曲,而且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类和谐关系的追求,展现出了劳伦斯的生态伦理思想。国内外学者对劳伦斯的生态研究大多集中在他的长篇小说上,而对其短篇小说的解读较少,仍有很大的阐述空间。本研究以史怀泽和利奥波德以及奈斯的生态伦理学为理论依据,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三个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必须通过实施教育扶贫来实现。本文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教育扶贫的时代背景,分析我国农村教育扶贫的理论依据、现实意蕴,剖析其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解决我国农村教育扶贫所面临困境的具体措施,阐述取得的成效并总结我国农村教育扶贫的经验,为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可资借鉴的意见和建议。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背景及意义,对当前国内外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