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吡喃阿霉素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复发的效果观察背景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单纯肿瘤切除后复发率高达50~70%,肿瘤复发的预防一直是泌尿外科研究的重点,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化疗和免疫药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吡喃阿霉素(Tetrahydropyranyl-Doxorubicin,THP)是新型抗肿瘤药物,逐渐应用于膀胱肿瘤复发的预防,目前THP联合BCG(Bacillus Calmette-Guerin)膀胱灌注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膀胱部分切除术后THP联合卡介苗与单用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效果及灌注引起的副作用,探讨THP联合BCG灌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00年3月~2003年9月行膀胱部分切除的表浅膀胱癌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特点(单发或多发、肿瘤位置)、手术方式、药物膀胱灌注情况、灌注后的副作用、复发及转移情况等资料。对不同药物灌注组的复发率及副作用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处理,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组资料共71例,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35~73岁,平均54岁,均为原发肿瘤,术后病理为移行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用BCG组(单一用药组)及THP联合BCG组(联合用药组)于术后行药物膀胱灌注。单一用药组37例,复发7例,复发率18.92%。其中6个月内复发2例,6~12个月2例,>12个月3例。联合用药组34例,复发3例,复发率8.82%。均>12个月。联合用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THP灌注后出现短时间轻度肉眼血尿3例,均于1天后消失,未予特殊治疗。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38%(45/71),其中Ⅰ级30例,Ⅱ级15例。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59%(24/34),其中Ⅰ级16例,Ⅱ级8例;单一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76%(21/37),其中Ⅰ级14例,Ⅱ级7例。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THP联合BCG膀胱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单用BCG。2.THP联合BCG膀胱灌注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BCG无明显差别,有较好的安全性。第二部分药物膀胱灌注后尿中IL-8的变化及其意义背景BCG膀胱灌注后激活局部免疫反应可使尿中的细胞因子包括IL-2、6、8、10及INF、TNF增加,其中IL-8的变化最具意义,因为IL-8是BCG治疗后出现最早并且最稳定的因子,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也与肿瘤的预后有关,但也有不同结果的研究报告。有关细胞毒性药物与BCG联合灌注后IL-8的变化研究较少,还不清楚早期细胞毒性药物灌注对BCG的抗肿瘤作用有无影响及其机制。目的观察膀胱癌患者手术前后及药物膀胱灌注前后尿中IL-8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药物灌注所致IL-8变化的区别,分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探讨IL-8的变化与药物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原发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于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分别给予吡喃阿霉素联合BCG或单用BCG膀胱灌注,于术前、术后2周、1~6次BCG灌注后2小时留取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尿中IL-8的含量,术后监测膀胱癌的复发情况。对手术前后、灌注前后IL-8的变化进行观察及统计学分析,分析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膀胱癌患者尿中IL-8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术后两周较术前有明显的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术后早期灌注THP对尿中IL-8的变化没有影响。第1次BCG灌注后尿中IL-8即有明显的升高,到第3~4次时达到高峰,之后呈现轻度下降并稳定的趋势。吡哺阿霉素联合BCG组与单用BCG组之间IL-8的变化无显著差异。复发患者灌注后尿中IL-8的含量明显低于无复发患者,BCG灌注后尿中IL-8的含量对预测膀胱肿瘤的复发有较好的作用,以400pg/ml为标准,小于此值者有63.64%出现了复发,而大于此值者复发率仅为2%。其预测复发的敏感度为63.64%,特异度为98.04%。我们并不推荐所有BCG灌注患者常规监测IL-8,但如果发现BCG灌注后IL-8变化不明显,可能提示其对BCG治疗不敏感宜选用其它药物如细胞毒性药物。结论1.膀胱癌患者尿中IL-8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2.肿瘤切除使膀胱癌患者尿中IL-8含量明显下降。3.BCG灌注使尿中IL-8含量明显上升。4.BCG灌注后尿中IL-8的变化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作用。5.早期THP灌注对BCG诱发的膀胱局部免疫反应没有影响。第三部分COX—2在膀胱移行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背景前列腺素与上皮性肿瘤有密切的关系,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又称前列腺素内过氧化合成酶(Prostaglandin Endoperoxide Synthase),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关键限速酶,有COX—1和COX—2两个亚型。COX—1为结构型酶,在正常组织和细胞中表达,而COX—2为诱导型酶,只有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致癌物质等诱导下才出现异常表达。COX—2在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上皮性肿瘤如消化道肿瘤、呼吸道肿瘤、泌尿道肿瘤中存在异常高表达,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非特异性阻断COX—2的作用,它能抑制一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也提示COX—2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但COX—2异常高表达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有抑制凋亡、促进增殖、改变机体免疫、促进血管形成等多种学说。目的本研究从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检测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的表达,并检测TCC中癌细胞增殖指数及微血管密度(MVD),观察COX—2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COX—2在TC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TCC和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COX—2mRNA及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TCC中癌细胞增殖指数及微血管密度。比较TCC与正常粘膜COX—2表达的区别,分析其表达强度与肿瘤特点之间的关系。通过癌细胞增殖指数及微血管密度评价肿瘤的细胞增殖能力及新生血管形成能力,观察COX—2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从而探讨COX—2在TCC进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结果:1、RT—PCR检测15例新鲜TCC组织中有13例出现COX—2mRNA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6.67%,而9例正常膀胱粘膜中无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膀胱粘膜中没有COX-2表达,60例膀胱癌中COX-2阳性的为34例,其阳性表达率为56.67%,阳性染色主要见于癌细胞的胞浆,COX—2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3、COX—2阳性TCC组织中的癌细胞增殖指数及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织,提示COX—2对TCC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及新生血管形成能力有促进作用。结论:1、COX—2 mRNA和蛋白在TCC中存在异常高表达,其表达强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2、COX—2对TCC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及新生血管形成能力有促进作用,在TCC的发生、进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