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的垃圾发电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4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城市生活垃圾数量越来越大,对大气、土壤和水源都造成了严重污染,已成为人类的一大公害。妥善处理垃圾,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培育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使命。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治理目标的垃圾发电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能有效达到垃圾处理目标,促进资源合理转化利用,有益于人类的生存发展。鉴于垃圾发电对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垃圾发电项目进行客观、全面、深入的绩效评价变得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是对拟建项目经济上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其目的是为了给投资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对城市生活垃圾发电项目进行客观、科学的绩效评价,可为投资者、合作者及贷款方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有利于该行业的良性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垃圾发电项目评价的研究意义和现状,指出目前评价体系不足,以便为后文评价体系构建打下基础;其次,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概念、特点、要求,分析了垃圾发电项目评价与循环经济的关系,以便为后文的指标体系构建打下理论基石;再后笔者基于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构建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个系统,共计十五个指标体系,再根据指标构建循环经济的绩效评价模型评;最后结合实例运用分析,进一步证明基于循环经济的垃圾发电项目绩效评价更适合发展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结论。
其他文献
【摘要】美学视角下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研究,第一是通过吟诵诗词来体会古诗词的音乐之美;第二是通过品读关键字词句来感悟情感之美;第三是通过诗画一体艺术来挖掘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并以此来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学视角 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4-02  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是
【摘要】所谓的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答问题中激发学习的欲望,进而,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这也使一种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在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要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参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2-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先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开始。可见,朗读是提高语文水平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却
【摘要】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便于高中生对相关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对于学生领悟历史内涵的意义进行探讨,以实现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全面认识,结合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全面运用,提出合理的应用措施,形成历史图片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生动、形象诠释,以提高高中生对历史事件、相关内涵的具体认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
【摘要】自2016年起,福建等八省不再自主命题,统一使用全国课标卷,所以,为了适应这一政策,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更好的应对高考,作为一线高中历史教师,做好全国课标卷的研究工作,并有意识的分析全国卷高考考试大纲与我省自主命题时的不同之处,并及时的调整教学与复习的方向,以为学生考试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性工作。  【关键词】高中历史 全国课标卷 福建卷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
移动支付业务作为更高层次的电子支付手段,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电信增值业务和金融业务的商业模式,对我国通信业和金融业政策管制
【摘要】教育也好,课程也罢,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所谓革新,一切都要求实效,就语文课堂来说,必须追求实效性,稳中有突破,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虚的,不搞假的。  【关键词】悟彻实效 深入浅出 稳中突破 扎扎实实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7-02  所谓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即40分钟的课堂让学生扎扎实实有所收获,学生上这堂课前与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