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设置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才培养的一大关键。专业课程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所学的内容及形成的知识体系,也决定着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适应21世纪国际化经济时代的要求,教育部于2000年4月批准实施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详细描述了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在《大纲》实施八年后,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大纲》要求是否相符?在不同类型和级别的院校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英语专业学生的选课是否存在倾向性?英语专业课程实际开设的总学时及其分配与《大纲》要求是否相符?这些问题正是本文试图探求并回答的。本文以《大纲》为依据,采用问卷调查、资料分析和访谈三种方式收集数据。问卷调查的对象为2008年3月在上海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阅卷的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15名英语专业教师;调查内容为这些教师所在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以及他们对其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资料分析的数据来源于2006至2008年毕业于全国11个省市42所高校的42名英语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成绩汇总表(其中包含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时、学分、成绩等信息)。分析的内容主要涉及他们具体所学的课程与学时情况。访谈对象为他们中的15名学生,访谈内容主要围绕他们对本科四年所学课程的整体评价、课程设置中的问题与不足以及他们的建议和期望等。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离《大纲》要求尚有较大距离。在与《大纲》的符合程度上,专业技能课高于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必修课高于选修课;文学、文化及语言类课程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较集中于经贸方面,其他方面课程则普遍较受“冷落”;学生的选课普遍偏重教育类和经贸类课程。另外,英语专业四年的专业课程总学时比《大纲》最低要求普遍少100至300学时,且三类课程的学时分配缺乏合理性:专业技能课程占据绝大部分学时,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学时则与《大纲》要求相去甚远。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在不同类型和级别的院校中存在着一定差异。师范类和理工类院校对英语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必修课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外语类和综合类院校;文学选修课在师范类和综合类院校的开设情况相对较好;教学相关课程在师范类院校的开设率明显高于其他类院校;专业知识课程在外语类院校中的开设率普遍低于其他类院校;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普遍受重视程度亟待提高,但在理工类院校的开设情况略好。总体而言,师范类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大纲》符合程度相对较高;重点院校三类课程的开设都相对优于一般院校。问卷调查主观题和访谈的结果表明:超过20%的教师和超过60%的学生都表示对现行课程设置情况不满意或者不太满意;他们都同时提出了专业课学时偏少、选修课不足、文学类课程及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偏少等问题,这与问卷调查和资料分析中的客观数据一致。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研究,了解了《大纲》的实施情况;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尝试对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与优化以及《大纲》今后的修订与完善提供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