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髋部骨折后即使采用了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预防,仍然常形成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而深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后流入肺动脉可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以及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Caprini血栓评估量表在髋部骨折患者中的有效性,为今后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前静脉血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42例髋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99例,女143例,平均年龄为69.1岁(15-96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8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3例。常规双下肢行血管彩超检查,根据结果分为静脉血栓组、非静脉血栓组(下肢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术前行下腔滤器植入术)。对患者的Caprini评分、年龄、性别、骨折的类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红蛋白)、合并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可能的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将Caprini量表评分绘制ROC曲线。结果:242例髋部骨折患者中58例(23.97%)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栓组与非静脉血栓组的性别、骨折类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合并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d是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静脉血栓组的Caprini评分平均值要高于非静脉血栓组,两组间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通过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显示,ROC曲线面积AUC为0.620,当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1)最大时,Caprini评分的最佳临界值为7分,当Caprini评分≥7分时,其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为89.7%,特异度为79.3%。结论:髋部骨折患者即使在预防性抗凝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仍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高龄患者以及术前等待的时间越长是其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Caprini血栓评估量表在预测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中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