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农田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是耕地中的精华。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可增强全民保护基本农田的意识,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有效地遏制乱占滥用基本农田,充分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是保证农产品生产安全的必然选择,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江苏正处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阶段,但基本农田质量建设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水平上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问题,稳定发展农业,唯一的出路在于有计划、有组织地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基本农田的建设标准,推进江苏基本农田质量建设,为保护国家基本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据了解,江苏省现有基本农田中,中低产田约占七成,基本农田质量建设不充分。江苏省基本农田骨干工程总体较好,但由于基础设施配套较差,有些工程老化严重,区内灌排渠道淤积较为严重,灌溉方式相对落后,灌溉水利用率低,农业节水灌溉有待加强,水资源浪费严重,田间工程配套率低,田间道路体系不够健全,砂石路标准不高,破损严重,部分桥、涵、闸、站建成较早,有的成了危桥、险涵、废站,土壤改良、科技服务、农民培训等“软件”配套建设的力度不够,不能满足现代高效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运输的需要。另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化肥和农药的过度无序使用等原因导致的农田污染,使江苏基本农田质量持续下降。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发展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给江苏省粮食安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势在必行。江苏省区域特点明显,地形、水系、水资源、气候、土壤存在明显差异,基本农田所在地区可以分为:太湖农区、宁镇扬丘陵农区、里下河农区、沿江农区、沿海农区、徐淮农区等六大农区。由于以上农区类型的差异,导致基本农田建设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制定符合江苏各地实际的基本农田质量建设标准,并以此来推动基本农田质量建设,提高基本农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成为江苏省各级政府解决“三农”问题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法、系统工程法、分类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基本农田建设相关理论研究,对江苏省各区域基本农田质量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提出各区域基本农田质量建设标准,并以兴化市钓鱼镇基本农田质量建设为例,研究里下河地区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提出落实江苏省基本农田质量建设的若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