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白念珠菌与KB细胞的黏附情况,探讨白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和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白念珠菌的致病机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在KB细胞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以及白念珠菌感染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IL-6在口腔上皮细胞早期防御白念珠菌感染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口腔鳞癌细胞系KB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在不同的时间,白念珠菌的黏附总数、活力、及菌丝转换情况;分别以白念珠菌的菌丝相、孢子相和灭活的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以单独培养的KB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在6h、12h、24h提取培养上清液,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6的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在24h时IL-6mRNA表达水平。结果:1.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发生细胞黏附,24h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黏附的KB细胞数逐渐增多,孢子相和菌丝相白念珠菌均可黏附KB细胞。2.白念珠菌黏附KB细胞后,念珠菌仍保持其活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游离态念珠菌的总数逐渐减少,从感染3小时后的1.5×105candida cells/cm~2减少到24小时后的8×103candida cells/cm~2。3.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其形态从孢子相逐渐向菌丝相进行转换。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菌丝的转换率逐渐升高,由3小时后的23.1%升高到24小时后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表达IL-6的蛋白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12h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趋势,白念珠菌孢子相和菌丝相感染KB细胞后IL-6的蛋白表达含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RT-PCR成像分析系统显示,孢子相和菌丝相白念珠菌黏附KB细胞后均可使IL-6mRNA的表达增加而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被黏附的KB细胞数与游离态白念珠菌的总数均具有时间依赖性。白念珠菌的菌丝转换率与时间呈正相关。2.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IL-6的蛋白表达上调,且表达的含量与时间具有依赖关系。3.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IL-6的mRNA表达上调,提示上皮细胞可能参与白念珠菌的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