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反复作用于肝脏而导致的弥漫性肝脏损害,是一种对全身都会造成影响的慢性疾病,临床上易引发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癌等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随着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治疗往往十分棘手。腹水,作为肝硬化由代偿转换为失代偿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其形成因素十分复杂,形成机制目前有三大学说:充盈不足学说、泛滥学说、周围动脉扩张学说。大约有20%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会随着病程的推进发展为顽固性腹水,临床治疗难度大,效果差。目前,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被认为是肝硬化失代偿期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腹水经浓缩后超滤回输,迅速消除了腹水的同时又回输了腹水中的白蛋白等。最近研究显示,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引起肝脏甚至全身免疫系统的异常。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是否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目的观察超滤浓缩回输治疗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中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确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计80例。将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给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及常规治疗。所有入组对象,于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分别留置空腹静脉全血4ml,其中3ml于4℃离心,1000r/min,15min,收集血清后置于冰箱-70℃保存待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得IFN-γ、IL-4、ANCA、ALMA及AGBM含量。余血样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的IgA、IgG、IgM、C3水平。结果(1)IFN-γ、IL-4(单位:pg/ml)在治疗前后的平均水平分别为:治疗前:(52.93±12.61)、(44.38±11.75);治疗后1天:(69.69±4.42)、(40.28±7.69);治疗后3天:(68.66±4.09)、(42.69±6.83);治疗后5天:(68.58±4.69)、(45.97±8.03)。经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之后患者IL-4仅在治疗后第1天较治疗前存在组间差异(P<0.01),而IFN-γ各组均较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治疗前后IFN-γ/IL-4比较,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患者ANCN与AGBM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5天比较具有明显组间差异(P<0.01),而ALMA除治疗前与治疗后第5天无明显显著性差异(P>0.05)外,余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患者IgG与IgA分别在治疗后第3、5天和第1、3天较治疗前存在明显组间差异(P<0.01),而IgM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补体C3在治疗前后三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能阻止Th1细胞向Th2漂移,改善患者免疫功能。(2)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具有短期的免疫调节作用,可减少部分自身抗体水平,减少远隔脏器的免疫损伤,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可能。总之,本研究显示,超滤浓缩回输治疗对于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