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安定和百姓的幸福安康。温家宝总理强调“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是管理好通货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础”,并且指出越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越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村与城市共同繁荣。农业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投入要素,其结构分布、文化水平、专业技能、择业意向等,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过度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显现,威胁到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2010年5月20日搜狐网发表了一篇以“中国农业真正的危机,在于农业劳动力不足”为题的报道,对中国农业大学一项研究的初步结果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未来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广泛关注。而随着近期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也折射出了农业劳动力短缺对农业发展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是伴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的,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一个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反映了这个国家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众多中国学者都肯定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却忽视了农村劳动力过度溢出所造成的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随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于经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或者经商,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留守农村的劳动力素质低,出现了明显的“老龄化”和“女性化”趋势,许多地方支撑农业生产的都是“386199”部队,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给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实现埋下了隐患。四川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从整体数量上看,农村劳动力供给总量呈现出增长的趋势。2009年农村就业人口总数达到3936.68万人,占到农村总人口的56.53%,比2000年增长了147.70万人。但从产业分布来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是逐年递减的,从2000年的2631.07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2148.07万人,十年之间减少了483万。从文化素质来看,平均受教育水平仍然比较低,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低于国家平均受教育水平。四川省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存在过度外溢的状况,使得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显现。根据在绵阳市三台县的调查资料显示,外出农村劳动力数量超过了当地劳动力的60%,部分地区超过了70%。农村空心化,农业劳动力女性化、老龄化的现象非常严重,给四川省粮食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具有历史必然性,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我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出现。首先,长期以来,我国都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城乡之间有巨大的差距,这促使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其次,我国长期实行重城市、轻农村的财政政策,对农村投资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上农民外出务工所获得的收入大多用于消费支出,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非常小,进一步加剧了农业投资的不足,拉大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第三,农村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劳动力支撑,但是城市却存在向农村输送人力资源的“闭路效应”,不能够实现刘易斯所预言的城市工业部门向农业部门的“利益输送”,这种人力资源流动的极端不平衡性,也是农业劳动力短缺的重要原因。第四,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乡镇企业不发达,不能够为充分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到城市中,才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第五,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充满了向往,他们对家乡没有太多的依恋,并且有很强的“厌农”、“恶农”情绪,农业劳动力后继来源令人堪忧。农业劳动力的短缺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首先,农业劳动力素质低,阻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其次,导致土地撂荒现象的出现,即便是没有撂荒的耕地,也往往疏于管理,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第三,农业劳动力短缺,降低了粮食的产量,使农产品供给不足,物价上涨,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引发农产品供给危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实现。第四,青壮年农村劳动动力的外流,增加村子筹工、筹钱的难度,不利于农村集体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五,人口的大量外流,使得农村市场日益萎缩,乡村文化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制约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其次,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体制,促使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实现规模效益。第三,建立社会化的农业服务体系,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第四,对农民进行职业化教育,培养职业农民。第五,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经营方式,促进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降低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本文的贡献在于,从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入手,讨论了农业劳动力短缺的原因,并详细分析了产生的消极后果,对于有针对性的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并随课题组到绵阳市三台县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问的方式获得了一手的数据。能够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农村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