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_landico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我国高等教育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同时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由传统的“统包统分”阶段到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阶段,这种就业制度的改革给农科专业大学生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业科技含量较低,农业科技人才非常缺乏,与此同时,我国农科专业大学生却面临着农村就业比较困难、就业质量较低的困境。本文基于此背景,在借鉴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文献分析法首先指出我国总的就业形势和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认为我国总的就业形势面临着人口和人力资源供大于求、城镇登记失业率升高、政府机构精简后下岗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压力,我国农科专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生数量增加和就业结构矛盾突出所带来的就业问题。然后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导致高校入学率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客观上引起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且高校教学改革、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工作发展速度落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就业;就业政策的变化改变了大学生的就业方式,而一些农科专业大学生因就业观念滞后,适应不了这种变化,主观上导致就业问题;体制改革不到位使我国存在明显的主、次劳动力市场之分,主要劳动力市场的企业因大学生数量增多导致用人选择机会较多,设置的种种障碍减少了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而次要劳动力市场因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等原因,没有形成吸纳农业科技人才的载体,减少了对农科专业大学生的需求,并且由于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前景不容乐观、创业难度大、工作条件差、待遇低等原因,农科专业大学生不愿意到这类市场就业;农科专业大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背景相对薄弱,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他们的就业。研究发现,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笔者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系统分析法,从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上着手,提出解决他们就业问题的建议: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促使农科专业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支持农科专业大学生农村创业。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液培、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近十年来我国黄淮麦区推广的部分小麦品种钾养分效率相关指标的基因型差异,探讨了不同指标在评价钾养分效率中的特点;同时,以“山农483×
目的:探讨肺康复训练方案在老年肝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79例肝癌行肝切除术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87例和干预组92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
针对欠发达地区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弱势情境,突破主流农产品供应链和农业产业化思维,基于替代性食物网络(AFNs)的生态性、可持续性、社区发展和本土性特征与我国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溃疡性皮肤病,疾病初起可表现为炎性丘疹、水疱、脓疱或小结节,很快中心坏死,形成溃疡,散在孤立或丛集,溃
会议
老挝和中国同属亚洲国家,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共同特征。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和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提升和扩大
基于视觉系统的人机交互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主要应用在实时手语识别、智能机器人和虚拟现实等方面。人机交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手势识别,其过程主要包
“泛行政化”问题在中国公立大学的管理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办学方向,也阻碍了大学对高等人才的有效培养。公立大学管理“去行政化”,不仅关系到对大学“学
研究生是国家科研发展进步的栋梁和支柱,是国家进步的动力,因此研究生的行为尤其是研究行为对一个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当前社会当中,信息化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加
<正>七里坪作为四川省旅游度假区建设的范本,在最初的规划时就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亮点,建设中坚持高标准,秉持先进的开发建设理念。现已经完成一期建设项目,商户和
目的:探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肺康复训练对其肺功能恢复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