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引导高中生传承红色基因的途径,也是落实高中思政课课标的要求。伴随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足迹,革命文化在中华大地得以凝练生成、广泛存在,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等家户喻晓、妇孺皆知的典型革命文化符号。此外,还具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实践、“散落”各地、极具特色的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丰富的地方革命文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引导高中生传承红色基因的途径,也是落实高中思政课课标的要求。伴随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足迹,革命文化在中华大地得以凝练生成、广泛存在,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等家户喻晓、妇孺皆知的典型革命文化符号。此外,还具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实践、“散落”各地、极具特色的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丰富的地方革命文化资源,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区域展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无产阶级探寻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地方革命文化资源为教育题材,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够坚定高中生的理想价值信念,使其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而努力奋斗。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借鉴教育学、政治学、党史党建等学科,秉持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能力的初心,以四川南充革命文化资源融入N中学思政课教学研究,开展地方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研究。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概述地方革命文化资源及概括四川南充革命文化资源。概述中国共产党地方革命文化内涵以及特征、地方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四川南充地区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特点以及N中学思政课教学基本情况;其次,主要把握四川南充革命文化资源融入N中学思政课教学现状。以N中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围绕地方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开展实地调研,并以其发展现状为基础,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再次,主要回答四川南充革命文化资源融入N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对策建议。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对四川南充革命文化资源融入N中学思政课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索,并提出基于每个层面的建议与措施;最后,以《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第七课: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例,进行南充革命文化资源融入N中学思政课教学的案例设计。
其他文献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任务,高中生和大学生处于成长成才关键期,是思政课的重点培养对象。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及两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研究高中和大学思政课教材内容衔接十分必要,在高中与大学的思政课内容中,哲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它具有意识形态的教化作用。因此,以高中与大学思政课哲学内容衔接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有利于增强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郭九洲是河南舞钢轧筝第七代传承人,他见证并经历了郭氏家族在历史、社会的变化下对舞钢轧筝的传承与保护,无论对舞钢轧筝传承还是对轧筝音乐的创新,都与传承人郭九洲有密切的联系,研究郭九洲实际上就是对舞钢轧筝这一民间艺术加以深层次的挖掘。从轧筝的形制创新角度来看,他试图增加轧筝琴弦数量以达到扩展轧筝的音域和音响效果;从轧筝音乐演奏和风格角度来看,他编写了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戏词并加以伴唱,将轧筝音乐逐步推入大
文化认同反映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人对于身处其中的文化的认可和归属,并自觉将其作为行为价值取向标准。作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认同能够有效增强高中生的归属感,帮助高中生正确进行价值辨析与选择,维护民族凝聚力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华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三者内容繁多且较为庞杂。当下,高中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尤其表现为对这三类文化
目的 观察并对共情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在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75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共情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精神障碍恢复情况及患者的服药依从率,并进行比较。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科学精神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重点强调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即利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观点,客观全面地解决现实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更好地完成高中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辩证思维能力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本文是在新课标背景下,以学生辩证思维能
新课标指出,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是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开设由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国策四大板块组成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知识整合,促进认知发展,培养行动能力与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知识源于社会生活,源于生活的知识更应当以生活为载体进行有效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亦是如此。但是,纵观当下,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现状不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在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更加注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因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专门对全国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落
政治意识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质,社会群体的政治意识直接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增强“四个意识”维护中央权威,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其中“政治意识”居于首位,是方向性的思想要求,具有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加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不仅在经济领域,在政治文化领域也是如此。同样,世界各种意识文化也对中国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在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法治素养不仅关乎着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未来社会的法治建设进程。因此,党和政府对于青少年的法治素养培育这一问题尤其重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将法治意识定为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并指出高中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学科核心素养。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思想政治教学正式进入“核心
民族复兴的战略追求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屈辱历史的有力回应,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中华民族大胆尝试多条路径。自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的伟大目标,社会各阶级和良多仁人志士对此进行了不懈探索。封建地主阶级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前提改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为民族复兴进行的思想探索、早期革命党实施的激进主义手段皆是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具体实践。直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