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格赖斯主义含意理论的研究发现:常规关系是推导一般含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一般含意又是推导特殊含意的基础含意或者称为“前台含意”。常规关系作为一种共有的背景知识,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往往不被明说,而是隐藏在一些被称为“前提触发语”的词汇或表达式中。这些前提触发语可以引起受话人在其记忆图式中产生相应的常规联想,并推导出发话人的一般含意;再结合具体的交际语境,就可以推导出发话人的特殊含意。因此,含意的翻译离不开常规关系在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用转换。本文旨在研究常规关系对译者在翻译含意的过程中会带来哪些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作中的前提触发语所暗示的常规关系是如何进行语用转换的。 本文分别从语音、语符和修辞等角度分析了常规关系的语言信息构成的特异性;从历史、宗教、民俗等角度分析了常规关系的文化信息构成的特异性。由于常规关系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构成的特异性,它们会对含意的翻译带来各种负面影响。作者在文章中将这些影响区分为客观影响和主观影响两大类。所谓客观影响主要是指常规关系在目的语文本中形成的语言或文化意义真空,并且导致译文读者无法获得对翻译文本的连贯理解;而主观影响则是指译者在翻译中对原文的含意进行含意化处理时所受到常规关系的各种影响,即对翻译的含意化的过程和程度两个方面的影响。译者在翻译中对原文含意进行含意化处理的过程一般要经历理解和重构两个阶段。在理解阶段,译者本人往往也会由于对原文中所暗示的常规关系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而忽视其所传达的真实含意,或者因误读而产生张冠李戴的现象;常规关系对含意的重构所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译者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对等的前提触发语来向译文读者暗示类似的常规关系以传递原文作者的真实含意。作者在文章中把译文与原文的含意化程度进行比较,认为在译作中是否能够取得同等程度的,还是或强或弱的含意化,从根本上看都是由原语中常规关系的影响而导致的。 因此,作者针对这些影响,分析了常规关系在翻译中进行语用转换的前提、目的和方法。在翻译中对原常规关系进行语用转换的前提就是要求译者具有足够的双语和双文化能力,并且能够对目的语读者接受常规关系知识的能力做出正确、全面的预测。译者在目的语中对常规关系进行语用转换的目的就是把原作的含意,即原文作者的真实意图传递给译文读者;设法消除意义真空,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对语篇的连贯理解;同时,尽量维护译文文本的审美艺术价值。 作者在文章中建议使用了五种语用转换的方法。由于“前提触发语”对常规 关系的暗示作用,作者在转换方法中突出了如何对这些前提触发语进行一些技 巧性处理的:第一,在目的语中使用语义对等的触发语;第二,对原触发语进行 加注,说明其所暗示的常规关系;第三,在译文中对触发语加词修饰;第四,在 目的语中寻找功能对等的替代词语来作触发语;第五,直接明示原作中的含意。 采用这五种方法应该依据常规关系的特征以及在不同语境进行相应的选择。 最后,作者指出常规关系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征,随 着文化交流日益加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语用转换策略也不尽相同,于是文章 对一些传统的翻译语用观提出质疑,并向译者提出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