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近年来,为助力制造业减负振能,我国不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但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等转型升级难题,在关键核心领域仍面临着“卡脖子”的问题。习总书记着重强调了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而减税具有缩小企业税收负担,刺激研发投入的作用。因此,对于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研究减税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对降低制造业成本,推动我国经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近年来,为助力制造业减负振能,我国不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但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等转型升级难题,在关键核心领域仍面临着“卡脖子”的问题。习总书记着重强调了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而减税具有缩小企业税收负担,刺激研发投入的作用。因此,对于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研究减税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对降低制造业成本,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进而助力制造强国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全要素生产率(TFP)可以表示技术进步在生产中的作用,本论文将其作为衡量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的指标。本论文分为四部分,首先对减税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理论分析,厘清减税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脉络,阐述减税对其作用的机制:减税的内在效应和外在效应,即减小融资压力、产生规模经济、增加研发支出。其次,在回顾我国减税的改革进程与类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减税的现状及减税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现状。再次,实证研究部分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具体的分析内容如下:减税对全要素生产率作用的基准回归、机制检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研究等。结果显示,第一,减税对制造业企业TFP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增加更多变量和采用另一种方法计算TFP之后,得到了相同的结论;第二,在异质性分析中,减税对不同性质主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国企和民营企业的影响显著。对不同地区的企业有不同的影响,对东部地区和东北的制造业企业影响显著;第三,在机制检验中得出了减税只通过研发投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结论。最后,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减税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1.深化税制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2.加大税收优惠力度,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3.强化减税后续管理,营造税收征收环境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从减税视角出发,增加了企业TFP的研究角度;2.选择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在现状部分对制造业企业TFP分地区和时间进行了分析,在异质性分析部分对不同所有制和地区开展研究,丰富了减税在微观层面的研究;3.明确识别了减税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
其他文献
“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科技创新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提升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是鼓励企业创新,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创新的领头羊。国家通过政府补助等调控手段来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科技研发,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这也是世界各国采取的普遍举措。近年来,我国政府补贴的强度在稳步提高,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向企业发放的补贴金额排在很多
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财政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乃至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我国在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随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义务教育提供财政保障。然而,尽管我国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缓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广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因此,
“绿色发展”是国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部署的主要方面,地方政府面临着兼顾环境保护和制造业壮大的任务。选取恰当的环境规制手段和适宜的环境规制强度,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考验着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本文选取地方环境规制手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环境规制手段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以期为地方政府优化环境规制,以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决策参考。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本文对国内外关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也称公私伙伴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以下简称PPP)是一种长期公私部门合作关系。基于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增长、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日趋严格、人口老龄化加速等现实问题,为保障公益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开始在公益性项目领域广泛运用PPP模式。在公益性项目领域规范的运用PPP模式可以减轻地方的财政压力。从地方
随着生态文明日益成为全社会最大共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各种有关水污染、雾霾污染等环境问题引致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产业安全等问题仍时有发生,并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与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2018年起施行的环境保护税法将我国原有的排污费制度真正落实于法,承载着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规模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既影响到宏观杠杆率,同时又可能会带来财政金融风险。如何依法健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防范因之带来的风险,已成为我国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关键内容,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解决这一问
本文重点关注了在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我国当前财政竞争体制对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能的影响。首先,通过博弈理论模型分析了资本完全不流动(不存在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和资本自由流动(存在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两种假设下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影响辖区环境公共物品供给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影响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两条路径:财政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两
2019年,在IMF发布的国际金融稳定报告中,企业脆弱性问题被再次提及。报告中指出,在中国、美国、日本、英国等重要经济体中,企业部门的脆弱性程度已经所有加深,即债务规模的不断上升和偿债能力的持续走弱,这与金融危机前的国际形势具有相似性。具体到中国,多年来关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得到广泛讨论,然而能否及时、足额偿还债务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此为着眼点,研究货币政策对企业脆弱性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并且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排在首位,发展质量相比发展速度更为重要,而树立创新的发展理念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社会创新能力。企业创新受诸多方面的影响,从微观层面看学者们已经就企业自身各类影响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而在宏观层面主要集中于政策环境影响。目前一个热门话题是宏观层面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而本文则聚焦于经济不确定性本身对于企业创新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