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上市公司在进行定向增发融资时为了更加吸引投资人会和他们签定保底协议。保底协议是指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向定增股东们承诺一定收益率的协议,如果到股份解禁时公司股价没能涨到相应的收益率,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就需要对缺少的部分进行补偿,可以直接补偿也可以按协议中约定的价格回购股份,协议往往还同时存在“超额利益共享”,即定增股票在处置时超过固定收益率的部分由双方按比例分成(常见的如5:5)。这样的保底协议在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在进行定向增发融资时为了更加吸引投资人会和他们签定保底协议。保底协议是指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向定增股东们承诺一定收益率的协议,如果到股份解禁时公司股价没能涨到相应的收益率,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就需要对缺少的部分进行补偿,可以直接补偿也可以按协议中约定的价格回购股份,协议往往还同时存在“超额利益共享”,即定增股票在处置时超过固定收益率的部分由双方按比例分成(常见的如5:5)。这样的保底协议在资本市场低迷的环境下尤为盛行。由于保底协议扰乱市场定价,妨害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原则,甚至会出现大股东和定增股东联合操纵股价等行为,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目前已经被证监会认定为无效。此外保底协议还可能会影响上市企业定向增发的后续效果。大富科技在2016年借助保底协议进行了定向增发融资,初衷是为了利用这些资金投资发展关联业务,使自身业务更多元化来对抗主营业务的周期性影响同时减轻自身债务负担,但成功发行后却背上了沉重的保底债务,关联业务的投资也难以进行,与最初发行定增的目的背道而驰。本文以大富科技为例,探讨保底协议对公司定向增发效果的影响,呈现定增保底对公司的负面影响路径,研究结论主要为:在定增保底的影响下,处于下行周期的企业一旦股价有下跌趋势,定向增发的股东们就会出于信息不对称和“囚徒困境”的心理去“挤兑”公司,甚至有做空动机的股东会通过减持、诉讼甚至阻碍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来故意打压股价,一些民营企业的控股股东由于业绩并不亮眼,融资渠道不像国企或者热门企业那样多,几乎只能选择使用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融资来还债,因此企业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比例会上升,随后在融资约束和失去控制权的高风险下企业会出现创新项目投资不足、频繁变更并购标的使得并购进度缓慢,变卖低效资产以提升经营效率、高管离职以及放出利好消息企图操纵股价等行为。这一方面使得企业自身的业务多元化发展停滞,频繁变更并购标的使得管理费用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保底协议迫使管理层提升业绩和股价,谨慎并购以及剥离低效资产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但企业资产剥离的周期较长,因此综合作用下业绩下跌的趋势短期内依然明显。同时,定向增发的股东、债权人的“挤兑”导致公司股价进一步下跌,公司陷入这样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流动性危机。最终,提升业务多元化水平、增强偿债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等定向增发融资的最初目的都没有实现,甚至陷入了债务危机和经营困境,如果没有政府持续的支持或者有效的纾困方案公司将很可能将面临退市甚至破产。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丰富定向增发保底协议的相关文献,同时为监管层提供一些禁止保底协议的支持性证据。
其他文献
随着股权质押引发问题的日益突出,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的行为带来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后果引发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股权质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资金问题,但是也给上市公司经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公司的股价会因为在公开网站披露的各种信息而发生变动,有关公司盈余利好消息能够提升其股价。投资者往往从公开网站的公告获得关于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态的相关信息,因此
金融科技(Fintech)根据相关定义,是指由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所带动的金融业务新形式的创新,它兴起于美国、英国等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主要是指互联网公司为直接触达客户,将先进科技广泛运用于个人理财、清算支付、融资借贷等金融领域,形成新的金融技术力量。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AI、区块链、算法等新兴技术你方唱罢我登场,迅速掀起了金融科技浪潮。金融科技相比起传统金融机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部分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经营形势较为严峻。部分大型企业也由于多种原因,面临财务与经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这些企业规模较大,利益相关者众多,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多方利益可能受到损害。2007年,《企业破产法》开始施行,破产重整制度正式确立,为陷入困境的公司提供了新生契机。一些企业通过破产重整,顺利实现重生。然而,现行的破产重整制度也存在弊端。实践中,部分企
自2013年混合所有制经济被作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核心课题,至今已到了第8年。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性再次被强调,股权多元化的效用将不仅停留在企业股东,而更进一步深入到体制机制之中。在这一攻坚时期,对已有实践案例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则显得尤为关键。但是,混合所有制作为股权层面的制度,渗透至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改革需要一段时间,而以往的案例研究多为混改后较短时间内、对
由于近些年来资本市场上各种因素的综合导致我国证券市场上大股东减持行为频频发生。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规模减持其持有的股份,一些大股东也利用这种方式对公司及上市公司中小股东进行利益侵害,这严重影响到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近年来,为了规范这一行为,我国监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进行制衡和约束。与此同时,随着占中国民营企业极大部分比重的家族企业逐步登录资本市场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市场追崇多元化经营,认为能带来分散风险和增加收益的双重好处,但后来在并购大潮中很多企业出现了负协同效应,分拆上市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管理的专业化、收缩企业资本规模、提升企业价值,因此分拆上市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资本经营运作模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分拆上市的产生背景。由于西方资本市场的发展比我国早,体系较为完善,实践经验丰富,国外学者对分拆上市的研究远远早于我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
近些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号召下,一批又一批的科创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入市场,潜心于创新科技的稳步提升,竭力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快速优化升级。然而由于起步时间较晚,我国成功步入发展成熟阶段的科创企业少之又少,大多数仍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持续不断的产业规模扩张和技术研发投入成为处于成长阶段的每个企业的标签,这也就导致巨大资金缺口等待着被填补。因此,为了帮助科创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在党中央的统一安排下
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国企改革已经走过四十余个年头。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支持、规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2015年,关于国企改革的指导性纲领文件发布,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随后,《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陆续发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渐形成了以该指导意见为核心,相关政策文件为配套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融资形式日渐丰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由于融资快,效率高,成为控股股东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然而,高比例的股权质押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2018年,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呈现下行趋势,资本市场低迷,个股的股价也随着这一趋势不断下跌。一旦股价跌破警戒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会被要求补充质押,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更有甚者,股价跌破平仓线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质押的股份可能被强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原有经济伦理价值体系正在现代化浪潮中逐渐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原本较为良好的伦理价值伴随着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加上新的伦理价值体系还未及时建立起来,某些民营企业在遵循经济伦理的道路上已经失去了方向,此时经济伦理问题不得不立即提上议程,这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相当重要的。那么,针对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经历快速发展后又逐渐步入了衰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