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时间迁移,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逐渐加快。在这一背景下,税务部门在高效化、信息化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加强。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顾客导向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推动下,如何提升公共部门绩效成为了理论界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在经济业务全球化、行政效率不高、管理手段不强、征管措施不到位等内外部压力下,“一切以收入为指南”的做法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互联网+”又为S市地方税务局(以下简称S市地税局)绩效管理水平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此,新形势下我国的税务部门的职能也围绕“组织收入”和“服务发展”发生了变化,我国税务管理部门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改善组织内部结构,调整组织战略的研究,以提升税收工作效率,改进税收工作水平。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绩效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展开,分析了S市地税局人员结构,研究了S市地税局绩效管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这些基本情况,构建出更加完善的S市地税局绩效管理体系,对于提高S市地方税务局的绩效管理水平,促进地方税收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关键绩效指标(KPI)、平衡计分卡(BSC)、360度绩效考核等绩效管理理论,针对S市地税局绩效管理的短板进行了分析,对现行绩效管理体系从组织和个人两方面进行了设计和改善。S市地税局绩效管理体系确定的考核对象主要是管理层面上的市局机关科室、市局直属单位和县(区)局、市局机关工作人员,不同类型考核对象的职责分工不同,考核的内容和方法也有不同之处。市局机关科室的绩效管理指标分为机关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部分;市局直属单位和县(区)局的绩效管理指标为系统共性部分。因此,该体系首先用KPI法确定机关的共性和个性指标,在BSC的框架体系下,用KPI法确定绩效指标,运用SMART原则确定各项指标的考评标准、计分方式等,形成依托于国家税务总局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绩效。然后,结合360度考核形成注重结果运用的个人绩效,从而构建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本文最终认为,在S市地税务局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以绩效管理理论为依托,注重过程管理,有效解决了之前绩效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S市地税局整体绩效的提高,更好地“服务发展”具有实际意义。在应用该绩效管理体系时,要制定好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