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宣传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基于视觉语法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语篇分析中,语言符号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因为学者曾普遍认为意义的形成和传播主要依靠声音和文字,语言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及其与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取得进步,特别是多媒体的普遍应用,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也使得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改变。为了更快捷、有效的传递信息,除语言之外的多种社会符号,如图像,声音,手势等越来越多的参与信息的传播,从而产生多模态语篇。这些非语言传播媒介逐渐的成为不可忽略的构建意义的资源。20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对非语言表达媒介研究的缺失问题,Kress和 Van Leeuwen(1996)构建了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他们认为我们一直生活在各种符号模态共同构建的多模态语境中,语言符号通常伴随着视觉图像,声音和身势等其他符号产出,因此其他符号资源和语言一样应该都应该得到系统的研究。  由于多模态语篇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比起三维图像和动态影像,静态语篇的分析研究仍占主导地位。多模态语篇分析和研究仍有空缺。海报作为典型的静态多模态语篇,经常成为学者们研究分析的对象,其中不乏电影宣传海报等商业海报。但是文化传播类海报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特别是从符号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更不多见。  世界杯海报作为文化传播类海报,是每一届世界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图像和文字符号不仅表达了举办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展示出了足球运动的精神。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角,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依据,分别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20个世界杯官方海报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发现在世界杯海报这类多模态语篇中,各种符号资源是如何构建意义的,并且通过整理、分析和对比研究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原则,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其结果还可以为中国以后举办大型赛事设计宣传海报提供灵感和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完美谢幕,中国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欢迎大量海外游客来华观光旅游。作为提供中外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汉英旅游翻译对提
翻译学科的飞快发展要求对翻译理论进行细化分析,全译与变译理论自提出之日起就蓬勃发展。全译翻译方法论包括对译、增译、减译、转译、换译、分译和合译七种。   换译法,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凭借处女作《追风筝的人》(2003)收获了众多赞誉。随后出版的《灿烂千阳》(2007)和《群山回唱》(2013)与《追风筝的人》一起构建了关于阿富汗
本文旨在为英汉电影字幕翻译实践做出正确的指导。这项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音像制品是大众媒体传播的重要手段,并且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世纪以来文化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