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经过长期的实践,公司法已经形成了三种相对独立的公司资本制度,也即法定资本制度、授权资本制度和折中资本制度。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三种公司资本制度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发挥着规范公司设立、经营、转化、注销等作用。这三种制度之间也在相互演变着,究竟孰优孰劣也引来了各界的探讨。我国的公司法资本制度采用的是法定资本制度,但是基于法定资本制度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公司资本额”对保障公司债权人之作用,未必具有实质意义。公司资本随着公司设立后的运营情况不同,其资产可能早已发生了实质上的变化,甚至其净值可能已低于最低资本额或根本已经亏空殆尽。若仅凭公司所提交的公司资本额证明作为交易信用的参考,未免显得太过苍白,甚至有误导之嫌。因为这种公司资本额只能确定公司在设立时的财力状况,而对于经营后的公司资产情况来讲,这一动态的标准很难以一个静态的指标来进行衡量,即使能够衡量也只是在做出评估那个时间点的数据,对于之后一个月甚至于一年内的公司经营状况都无法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基于这多方面的因素,法定资本制度的局限性在这里显得尤为突出。于是有学者提出一种完善这种缺陷的方式,即通过国外公司法中偿付能力测试制度的引入,来弥补法定资本制度的缺陷。但是,在这方面相关研究还很少,偿付能力测试制度目前还未在我国公司法中进行规定,但放眼国外相关立法不难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这种制度,例如,欧盟委员会在2001年提出的借鉴美国多数州和新西兰公司法中的偿付能力测试制度来防止不当向股东分配财产的行为。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荷兰公司法部也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到了软化确定资本制度上的强制性问题,引入偿付能力测试制度和破产拖延制度。可以看出,偿付能力测试制度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它在保障债权人利益方面可谓是又一新的突破。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可以发现就法定资本制度本身的改革问题,早已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其关注焦点主要集中于:第一,对债权人的保护方面:第二,资本与信用的关系;第三,资本制度的变革问题;第四,资本三原则的合理性分析。本文主要是从第一个角度入手,强调从债权人保护方面出发,在董事、股东非法转移公司财产,导致或即将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时,为债权人提供一个利益保障途径,这个制度也即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偿付能力测试制度。该制度贯穿于整个资产转移过程,既有事前防御措施、事中监管措施,也有事后救济措施,可谓是充分的为债权人利益保护设立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屏障。由于在相关的债权人利益保护方面,比如揭开法人面纱、破产法拖延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相关研究较多,但是涉及将国外公司法应用的偿付能力测试制度相关经验的引入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也算是本文的新颖性所在。本文的思路在于,首先,对这两种制度分别进行一个介绍,包含了含义、相关文献综述、功能、特点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等,对两种制度进行一个宏观的把握。其次,建立在相关的理论基础上,对法定资本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进行深入探讨,同时结合国外公司法中的偿付能力测试制度的相关应用,并且找到该种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法定资本制度不足这一功能,对其引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此节中,还要论及董事的相关责任。因为从客观来讲,引入偿付能力测试制度到公司法中,实质上是加重了董事、高管的相关责任。因为他们需要对其经营活动中可能影响公司偿付能力的行为进行担保,且当因其非法转移公司财产或者由于重大的投资策略失误而导致偿付能力不足,侵害到债权人利益时,要向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那么,作为引入偿付能力测试制度的一部分,董事责任是需要纳入进一步讨论的内容。再次,结合国外具体的应用模式,探讨出适宜于我国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的路径。期间谈及在偿付能力测试制度引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多种问题,以及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使得在引入路径上更为全面且具有实践可操作性。最后,也即是全文的总结部分,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在法定资本制度改革方面能够考虑到对偿付能力测试制度的引入,使得这一方式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目前学界对这种完善法定资本制度的方式研究甚少。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之一。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国外的相关制度经验对我国的借鉴角度出发,与相关的资料结合,比如:外国公司法中关于偿付能力测试制度的规定;法定资本制度改革研究中涉及该制度的引用等方式,完成这一研究。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偿付能力测试制度引入我国公司法,是对法定资本制度不能再以静态的标准来评价一个动态的偿付能力变化情况这一缺陷的有效弥补。纵观国内外的相关制度发展,许多较为完善的公司法制度中,都有关于偿付能力测试制度的相关规定,其主要表现在当董事欲将公司财产转移时,必须保障一个前提,即公司不因这一转移行为而导致公司不具有偿付能力。通过这一原则的应用,能够弥补法定资本制度在评估公司偿付能力方面的不足,避免公司运营者将公司资产非法转移的同时侵害债权人的利益。通过偿付能力测试的引入,逐步将法定资本制度替代,力求在更有效的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并活跃市场的同时保障市场的稳定、高效、有序发展。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差异后,对我国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方面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明确其适用范围。即在以下事由时可以通过偿付能力测试制度。例如,分配红利;增资、减资、公司合并;购买自身股份;对外清偿债务、提供担保等情况时,都可以通过偿付能力测试制度,要求公司资产、负责等达到一定的比例才能为之,且需要董事提供相应的申明并为这些行为提供偿付能力充足的担保。第二,明确义务内容。即当公司需要通过上述决议或行为时,必须保证公司具有偿付能力。也是保证公司具有与其经营范围、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资本,并严格的依照相关法定程序办理。第三,明确偿付能力测试制度的涵盖期间。不仅在于做出该测试时公司具有偿付能力,还可以借鉴新西兰的做法,将这一期限延长到做出该报告后一年内,保证在上述系列行为后,公司仍具有偿付能力,这也是出于对会计制度中全责发生制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后,使得这个偿付能力测试结果更加具有客观可参考性。第四,明确违反后果。当董事违反上述相关义务,使公司在转移资金的同时,不能保障相当的偿付能力,将公司资产非法转移时应受到的处罚。这里不再细分是出于故意还是重大过失,只要在程序上违反了都要受到相应处罚。不仅包括民事责任,甚至包含了刑事责任。通过这四点在未来公司法中的有效反应,相信由法定资本制度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将逐一缓解,我国公司法的发展也将步入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