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洛阳诗词与南渡前后的洛阳士人群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203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阳历来为士大夫之渊薮,更是北宋的学术和文化中心。本文以南渡时期籍贯为洛阳的士大夫为研究对象,考察南渡前后,洛阳士大夫的群像和群体境遇,以及洛阳文化在洛阳士大夫身上的传承与嬗变,进而探讨洛阳地位在两宋之际的变迁。论文分为上下编,上编以陈与义(1090-1138)为中心,探究他的洛阳诗词和与洛阳士大夫的交游。第一章首先通过简斋诗词中不同时期“客”出现的频率,和对“故园”、“洛阳”、“中原”等怀乡色彩浓郁的字词的统计,探析简斋羁旅之悲、亡国之痛和故土之殇等复杂的情怀。其二,我们着重对陈与义八首居洛诗词和二十七首涉洛诗词进行探讨,深入分析其内容和思想感情。其三,对于其诗歌中出现的不可回避的“龙门”和“洛阳花”的意象,笔者认为前者是简斋思乡情怀与崇佛心理的交织,后者不再局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多地融入了中原沦陷的亡国之恨和对恢复中原的渴盼,而且“洛阳花”也不限于“牡丹”,事实上“梅花”、“李花”亦活跃于简斋的字里行间。第二章考察以简斋为中心的洛阳士人关系网,对简斋与席益(1089-1139)、富直柔(1084-1156)、邢子友的交游进行了个体聚焦,同时对他们系出名门、南渡后互相提携但并非政治盟友的群像予以述评。下编第三章点线结合,选取了朱敦儒(1081-1159)、李处权(约1080-1155)、尹焞(1061-1132)展开进一步的个体研究,同时对洛阳士大夫与官场中坚人物赵鼎(1085-1147)、张浚(1097—1164)、秦桧(1090—1155)的关系加以分析,以期发掘他们的政治主张及和战倾向。第四章由线及面,对整个洛阳士大夫群体在南渡时期的处境予以关注,从他们的翰墨绘事、生活处境、仕途境遇、诗歌意象四个方面考察他们的群体人生境遇。笔者认为,他们遍及江、浙、闽、湘、鄂、赣、岭南的逃亡路线,主观上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他们大多擅翰墨绘事,这是时代的导向,亦是洛阳钟灵毓秀的体现;他们的生活处境与仕途境遇大多困厄不如意,既是两宋之际黑暗政局的投影,又与他们洛阳籍的身份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他们频繁援引“张翰”、“马少游”之典,不仅源于浓浓的乡愁和归乡之不可得,亦是两宋之际士大夫转向内在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我们从洛阳的前世今生、洛阳士大夫的命运走势两方面对洛阳及洛阳士大夫在南渡前后的地位变迁进行分析,进而对洛阳没落的原因加以反思。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不少饭店企业对“绿色饭店”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还非常不足,从而导致在经营实践中没有自觉地以绿色饭店经营理念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在分析“绿色饭
作为初中语文重要的两个教学内容——阅读和写作,一直是教师花费心思的重中之重。而大多数教师会把这两部分内容分开细化进行教学,却忽略了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你中有我,
吴国伦,明代“后七子”的重要成员。他积极参与李、王主盟的明中期复古运动,对复古运动进行过修正。他与同时期楚、吴等各地文人关系密切,与唐宋派、性灵派也有一定联系。在文学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最为重要的诗人。在广泛了解前人丰厚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陈与义及其诗歌进行了研究。陈与义心态发展研究。结合南北宋历史,对陈与义思
张承志是当代中国反思精神非常突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继承了“五四”新文学以来的民间传统。在他的创作思想中,“民间”是一个重要的精神维度,他所有对美的表达、对社会现实的
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是其艺术形象的有机部分,构成鲁迅作品题材的完整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儿童是鲁迅作品的底色。这些儿童形象背后隐含着作者的爱与憎,爱憎之间的纠葛,造就了鲁
清代女学大盛,女诗人人数众多,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共收录了历代有著作成集的妇女四千二百余人,其中明末之前共三百六十一人,而清代则有三千八百多人。顾太清能在清代女作家
万维网(World Wide Web,又称全球网)的出现标志着信息时代又一场变革的来临,人们开始真正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流。世界也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作为编织万维网的重要
总结《甲乙经》中腹部腧穴的针刺深浅规律:任脉脐下腧穴的针刺深度大于脐上,其中建里、神阙和石关比较特殊;任脉腧穴的针刺深度最深,胃经腧穴最浅;肾经和胃经腧穴在脐上下的
以两届授课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一届作为对照组,对其采用传统LBL教学法,另一届作为实验组,对其采用基于案例PBL结合LBL教学法,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随机考核的方式评价